出  處:中國醫藥研究叢刊

出版年度:中華民國10011 29

作  者:高宗桂、梁淑梅

單  位: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

 

 

 

失眠的中醫藥療法

高宗桂1,2,3  梁淑梅2

1.大仁科技大學    2.台灣中醫醫學會    3.馬光中醫醫院

 

    

 

    一般所稱的失眠可分為入眠困難型及維持困難型。中醫學改善失眠的方法很多,除了傳統以辨證論治使用中藥方劑之外,也應用各種結合傳統與現代醫學的針灸方法。無論是臨床研究、治療方法、應用範圍、臨床效果等方面都能顯示出它的獨特之處。

 

關鍵詞失眠,中醫,辨證論治,針灸

 


 

    

 

     失眠的障礙主要包括入睡、維持睡眠及無法熟睡三種困難。失眠常被誤認是無睡眠,實際上應為睡眠不足,原因很複雜。有暫時性慢性間歇性失眠症狀可能輕微或極嚴重,失眠患者常無法入眠,或無法維持睡眠狀態,甚至兩者都有。無論是哪一種失眠困難,患者都會抱怨白天情緒煩躁易怒或悶悶不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欠佳、肌肉酸痛、頭昏腦脹等,影響當事人的工作與讀書效率。中醫將失眠症稱之「不寐」、「失寐」、「不得眠」、「目不眠」、「不得臥」等等,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本病因臟腑功能紊亂、氣血虧虛、陰陽失調導致睡眠品質下降,以睡眠時間、深度及消除疲勞作用不足為主症。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失眠的誘因也逐漸增多。

 

    

 

病因病機

傳統中醫學

    古代許多醫家對失眠病因病機有其獨特的論述舉數個現代中醫仍常引述者有︰《內經》中的《靈樞٠大惑論》︰「衛氣不得入陰,常留於陽,故目不瞑〞等說明陽不交陰是失眠總的病機《靈樞٠寒熱病》「陰蹻陽蹻、陰陽相交,陽入陰,陰出陽,交於目銳眦,陽氣盛則瞋目,陰氣盛則瞑目《金匾要略》︰「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認為是由肝陰不足,心血虧虛所致肝陰不足則鬱熱內生,心血不足則心神不安,所以虛煩不得眠《景岳全書》將本證分為有邪與無邪兩種情況認為「有邪者多實證,無邪者多虛證無邪是指「思慮勞倦,驚恐憂思及別無所累而常多不寐者,總屬真陰精血之不足,陰陽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唐代王燾《外台秘要》和孫思邈《備急千金方》等著作中提出膽寒不得眠,可利用溫膽湯治療以取得良效《醫學心悟٠不得臥》︰「有胃不和臥不安者胃中脹悶疼痛者,此食積也,保和湯主之;有心血空虛,臥不安者,此因思慮太過,神不藏也,歸脾湯主之」。《聖惠方》︰「膽虛不眠為「五臟虛邪干淫於心強調心疾在失眠病中的地位,並列出益氣寧神之劑清代王清任在《醫林改錯》指出︰「夜不能睡,用安神養血藥不效者,此方(血府逐瘀湯)若神。

現代醫學病因

    從病因學上來看,失眠可分為:

1.精神疾病引起的失眠:輕型精神疾病,如焦慮、憂鬱、適應障礙等是失眠常見的病因。嚴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鬱症也常有失眠的症狀。

2.身體疾病引起的失眠:很多身體疾病會影響睡眠,最常見的是疼痛,如頭痛、胃痛、心絞痛、關節痛等等,任何嚴重的疼痛皆可造成失眠。心臟衰竭、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則常因呼吸困難而醒來;內分泌疾患如甲狀腺功能異常、腎上腺皮質酮異常;腦神經疾患如腦傷、巴金森氏症;新陳代謝疾患如糖尿病、腎臟病等等,也常伴隨失眠。

3.特殊呼吸疾病:如睡眠呼吸暫停症,個案常以失眠為主訴。

4.藥物引起的失眠:酒精及含咖啡因的飲料(咖啡、茶、可樂),易造成失眠。交感神經興奮劑、類固醇、及某些降血壓藥物,亦可產生失眠的副作用。

5.睡醒週期障礙:因環境或生活作息改變,而影響睡醒週期,如跨國旅行因時差造成的失眠,工作輪值夜班也是常見的失眠原因。

6.原發性失眠:除了前述諸多原因外,有些人的失眠是找不出任何原因的,這一類的失眠稱為「原發性失眠」。

 

二、辨證要點

 (一)傳統中醫臨床辨證

   中醫主要從臟腑虛實入手:   

1.辨臟腑:主要病位在心。由於心神被擾或心神失養, 神不守舍導致不寐。其他臟腑病象如肝,膽,脾,胃,腎的陰陽氣血失調,也可擾動心神致不寐。如急躁易怒而不寐者多屬肝火內擾脘悶苔膩而不寐者多為胃腑宿食,痰濁內盛心煩心悸,頭暈健忘而不寐者多為陰虛火旺,心腎不交面色少華,肢倦神疲而不寐者多為脾虛不運,心神失養。

2.辨虛實:虛證者多屬陰血不足,心失所養。其特點為體質瘦弱,面色無華,神疲懶言,心悸健忘。多因脾失化源,肝失藏血,腎失藏精所致。實證者多為火盛擾心。其特點為心煩易怒,口苦咽乾,便閉溲赤。多因心火亢盛,或肝鬱化火所致。

 

現代醫學診斷

    美國精神醫學會在1994年所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4(DSM-IV)中,特別敘述失眠症當中的為原發性失眠症(Primary insomnia),藉以區分其他原因所造成之失眠狀態。原發性失眠症的診斷要件為:

1.最主要的不適主訴為入睡或維持睡眠困難或睡眠無法恢復體力,至少

達一個月之久。

2.睡眠障礙已造成臨床上有意義的不適,或引起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之缺損。

3.此種睡眠障礙不是在嗜睡症(Narcolepsy),呼吸相關睡眠障礙

 (Breathing - related sleep disorder),週期規律睡眠障礙(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order)或類睡症(Parasommia)的疾病病程中所發生。

4.此種睡眠障礙不是在另一種精神病的病程中所發生(如重症憂慮症、廣泛性焦慮症、譫妄狀態)

5.此種睡眠障礙不是由於某種物質(如藥物或濫用物質)或一般疾病所引起的直接生理效應所造成。

 

三、中醫治療失眠症

(一)內科中藥

1.中醫辨證論治

辨證分型

 

 

 

心陰虧損

不易入睡,心悸而煩,多夢健忘,潮熱盜汗,咽乾舌紅少津,脈細數

滋心陰

養心神

天王補心丹

心腎不交

難以入睡,甚則徹夜不眠,頭暈耳鳴,

潮熱盜汗,腰膝酸軟,遺精,舌紅少苔,

脈細數。

滋腎水

降心火

交通心腎

黃連阿膠湯

  交泰丸

心脾兩虛

多夢易醒,面色少華體倦氣短,心悸健忘,食少便溏,舌淡苔少,脈細弱。

健脾益氣

養血安神

歸脾湯或八珍湯加棗仁遠志,夜交藤

膽氣虛怯

恐懼不能獨自眠,寐而易驚,如人將捕之。頭暈目眩,喜太息或嘔苦汁,舌胖淡,脈細弱緩。

溫膽

益氣

寧神

肝膽兩益湯

肝經鬱熱

睡臥不寧,多夢易醒,煩躁易怒,胸脅脹滿,喜太息,口苦目赤,小便短舌紅苔黃,脈弦數。

清熱

瀉火

安神

 龍膽瀉肝湯

痰熱擾心

睡臥不寧,多夢易醒。心煩不安,胸悶多痰,惡心欲嘔,口苦而粘,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清熱

化痰

安神

 黃連溫膽湯

心火亢盛

 失眠多夢,胸中煩熱,心悸怔仲,面赤口苦,口舌生瘡,小便短赤疼痛舌尖紅,脈數有力。

清心

安神

 導赤散送服

 硃砂安神丸

餘熱擾膈

坐臥不安,難以入寐,虛煩不寧,胸膈窒悶,吵雜似飢,舌質紅,苔薄黃,脈細數。

清熱

除煩

 竹葉石膏湯

胃氣不和

睡眠不實,胸悶噯氣,脘腹脹滿,大便不爽,舌苔膩,脈滑。

和胃

健脾

 半夏朮米湯

 

2.古方臨床研究彙整

    何氏以黃連阿膠湯治療陰虛火旺型失眠80例。季氏等歸脾湯加減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症40例。周氏以加減溫膽湯治療痰熱內蘊型失眠81例。屈氏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療頑固性失眠50例。倪氏等以酸棗仁湯加減治療失眠82例。袁氏以龍膽瀉肝湯治療肝火擾心型失眠56例。魏氏等用歸脾湯加減治療頑固性失眠47例。前述各項臨床報導有效率都超過90%。倪氏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棗仁湯治療頑固性失眠36例,治療前後患者肝、腎功能與血液常規、尿液常規檢查均未見異常,亦未見臨床不良反應,說明臨床應用安全可靠。

 

(二)針灸療法

  1.傳統針灸療法

  體針

.肝鬱化火型

  a.治則:寧心安神,疏肝解鬱,清熱瀉火。

  b.取穴:神門、內關、太衝、風池、安眠、足竅陰。

.心脾兩虛型

  a.治則:寧心安神,健脾益氣。

  b.取穴:神門、內關、地機、三陰交、、心俞、脾俞、安眠。

.心虛膽怯型 

  a.治則:寧心安神,疏肝利膽。

  b.取穴:內關、陽陵泉、心俞、俠溪、神門、安眠。

.陰虛火旺型 

  a.治則:寧心安神,滋陰清熱。

  b.取穴:內關、太溪、三陰交、太衝、神門、安眠。

.痰熱內擾型 

  a.治則:寧心安神,清熱化痰。

  b.取穴:內關、合谷、豐隆、陰陵泉、神門、安眠。

.胃氣失和證 

  a.治則:健脾和胃,安神鎮靜。 

  b.取穴:脾俞、足三里、中脘、豐隆、神門、安眠。

.心腎不交證 

  a.治則:益腎寧心,交通心腎。

  b.取穴:腎俞、太溪、神門、安神。

.餘熱擾膈  

  a.治則:清胃熱,除心煩。

  b.取穴:中脘、天樞、足三里神門、血海。

   

    加減:

頭痛、頭暈加風池、完骨、天柱、百會;耳鳴加聽宮;遺精加志室;多夢加魄戶;氣滯加太衝;瘀血阻滯加血海;陽虛加溫灸;健忘加灸志室、百會。

以上各證根據症狀,分別採用強或弱刺激,留針2030分鐘,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休息35天,2個療程統計療效。

 

穴位特殊療法

.穴位敷貼

    潘金常用生山梔外敷湧泉穴治療青壯年失眠,總有效率95.4%。孫曙霞用舒郁安神貼貼敷肚臍治療失眠症29例,療效滿意。阮繼源複眠膏穴位。

    .灸法

    臨床上用溫和灸法灸百會治療頑固性失眠,用艾灸涌泉治療失眠症,用艾灸照海治療不寐,用隔薑灸心俞為主治療不寐,又觀察溫針灸法治療失眠症,治療組取百會、足三里、內關、三陰交,得氣後加用溫針灸施治,對照組採用體針耳針結合治療,取穴同治療組。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7%

 

特殊針具療法

.皮膚針:

臨床上還有運用皮膚針叩刺背俞穴,對合併心悸、健忘者重叩心俞、脾俞;頭痛、頭暈者加叩百會至大椎穴。透過十二皮部與十二經脈、十二經脈與五臟六腑的密切聯繫而起疏通經絡、調節臟腑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失眠的目的,又以梅花針叩刺背俞穴治療頑固性失眠42例,總有效率100%

.三棱針:

臨床上還有運用三棱針在背俞穴(心俞、脾俞、腎俞、肝俞)挑刺,治療頑固性失眠82例,總有效率達100%

.耳針:

用耳針配合推拿治療失眠,用電耳針取神門、內分泌等治療失眠症,用磁珠、王不留行貼壓耳穴(16)

.頭針:

    臨床上用頭皮針取胃區接電針並配耳穴、體穴治療失眠症,用頭針取額中線、額旁一線治療少寐48例,又可取頭穴百會透前神聰、神庭透上星治療失眠,取頭七針(上星、囟會、前頂、雙側本神及正營)治療頑固性失眠(17)

 

    

 

   中醫藥改善失眠症狀,無論是臨床研究、治療方法、應用範圍、臨床效果等方面都顯示出它的獨特之處,臨床上彌補了現代醫學的不足,因而有著強大的生命力。雖然中醫藥治療失眠具有安全、經濟、療效肯定和較少副作用等優點,學術雜誌每年也有大量的文獻發表,臨床報導治療有效率普遍較高,可是由於臨床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學並不普及,相當多的臨床研究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例如1.缺乏嚴謹的科研設計與規範的診斷標準;2.忽略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3.欠缺統一規範的隨機、對照、重複、雙盲等研究;4.辨證分型標準不統一,對於學術研究設計的嚴謹性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且相當多的報導仍採用自擬標準,以至於大大影響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因此,將來中醫臨床研究應進一步規範研究設計及臨床研究模式,製定出規範化的臨床研究設計方案,提高結論的可信性。在中醫傳統的理論基礎上尋求公認有效的治法方藥,結合現代醫學對失眠症病因、病機的認識,開拓臨床研究思路,統一辨證分型。從而突顯中醫在治療失眠中的優勢。

 

 

 

 

1. 石學敏:中醫綱目(下冊)。凱銓出版社,台北市,1992pp.2462- 2466

2. 何豐華︰黃連阿膠湯治療陰虛火旺型失眠80例療效觀察。雲南中醫中藥雜誌, 201031(2):27

3. 季鐵錚,余紹清︰歸脾湯加減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症40例臨床觀察。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200918(32):3963-3964

4. 周亞玲:加減溫膽湯治療失眠探析。傳統醫藥, 200918(22)69

5. 屈沂: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療頑固性失眠50例。河南中醫, 200727(6):68

6. 倪志堅、王玉玨:酸棗仁湯加減治療失眠82例。雲南中醫中藥雜誌, 200829 (7):37

7. 袁運碩:龍膽瀉肝湯治療肝火擾心型失眠56例。陝西中醫,200930 (2)

:147-148

8. 魏相玲,孫海俊:歸脾湯加減治療頑固性失眠47例。基礎醫學雜誌,200713 (9):714

9. 倪國棟:安神定志丸合酸棗仁湯治療頑固性失眠36例體會。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 , 200716 (8):1099-1100

10. 潘金常:生山梔外敷治療青壯年失眠86例體會。中醫外治雜誌, 200211 (3):54

11. 孫曙霞:舒郁安神貼貼敷肚臍治療失眠症29例。中國針灸,2006(增刊)

:40-41

12. 阮繼源:複眠膏穴位敷貼治療失眠症142例臨床觀察。浙江中醫學院學報,

200024(5):57

13. 范郁山、姚春:溫針灸法治療失眠37例。陝西中醫, 200324(2):164

14. 莊丹紅:梅花針叩刺背俞穴治療頑固性失眠42例。中國針灸, 200424(6):

428

15. 田在高:背俞穴挑治法治療頑固性失眠82例療效觀察。針灸臨床雜誌, 199713 (11):32-33

16. 嚴志忠:局部推拿結合耳針治療失眠。按摩與導引, 200420(2):23-26

17. 曾伶:頭針為主治療少寐48例。針灸臨床雜誌, 200521(8):17

 

諮詢專線:886-2-2826-4071#310 ∣ 傳真:886-2-2823-4326 ∣ 郵政劃撥帳號:19122421 ∣ eMail:ctmd0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