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處: 中國醫藥研究叢刊
出版年度: 中華民國100年11月 第29期
作  者: 蔡金川、林立偉、倪建航
單  位: 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

 

-- 憂鬱症中西醫診治概述-- 

蔡金川12 林立偉1 倪健航12

1.義守大學  學士後中醫學系

2.義大醫院  中醫部


  

 

 

憂鬱症是一種情感障礙性精神疾病,臨床表現有不愉快的心境和某種身體器官功能性之紊亂,其程度可以從輕度的憂傷到重度的絕望、無助,甚至自殺。它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病理狀態,其發病原因是中樞神經傳達物質過低如NE5HT或其接受器功能低下。現代西藥在臨床治療上有三環抗憂鬱劑如Amitriptyline,有SNRIS Venlafaxine,有SSRI Fluoxetine等,雖可獲得較為可靠之效果,但有嚴重之副作用如嗜睡,顫抖、暈眩、發汗、體重減輕、發疹及胃腸症狀等。

    中醫所論述的「鬱」有人體氣血津液瘀滯不通,臟腑功能失調而導致滯塞和鬱結;另一為因情志不舒,氣鬱不伸而引起的心情憂鬱。治療以辨證論治,對於實證:肝氣鬱結型以肝解鬱,理氣和中,柴胡疏肝散治之。氣鬱化火型以清肝瀉火,解鬱和胃,丹梔逍遙散治之。痰氣鬱結型以理氣化疾,半夏厚朴湯治之。對於虛證:心神失養型以養心安神,甘麥大棗湯治之。心陰虧虛型以滋陰養血,補心安神,天王補心丹治之。心脾兩虛型以健脾養心,益氣補血,歸脾湯治之。肝陰虧虛型以滋陰清熱,養血柔肝,一貫煎治之。以上中醫診治經各醫家不斷研究,在臨床運用上獲致一些療效。

 

關鍵詞:憂鬱症、中醫辨證論治、中西醫藥物。


   

 

憂鬱症(depression)是一種情感障礙性精神疾病(Affective psychosis),以顯著且持久的心境低落、興趣減低、思維遲緩、悲觀無望、缺乏主動、自責自罪、飲食乏味、睡眠障礙、多疑多慮等為主要特徵,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在臨床上其典型表現為:「三低」和「六無」。三低:即思維遲緩、情緒低落和意志減退;六無:即無趣、無助、無能、無力、無望和無價值。由於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壓力的增加、失業率的攀升,其發病率僅次於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全球主要的精神病疾患,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損失。

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資料顯示,在未來的20年中,憂鬱症會出現上升趨勢,全世異憂鬱症發病率為3.1%,當前全球有憂鬱症患者3.4億左右,大約每20人就有1人曾患過憂鬱症,有13~17%的人一生中曾有一次憂鬱時期,憂鬱症是世異上最易致殘的疾病之一。全球疾病負擔調查估計,到2020年憂鬱症將僅次於缺血性心臟病,成為全球第二位威脅人類健康,增加經濟負擔的疾患

一般而言憂鬱症之發病年齡在20-60歲之間,但據流行病學的調查發現近年來20歲以下發病憂鬱症的發生率(Incidence)有增加之趨勢。據台灣精神科醫學會研究指出國內罹患憂鬱症人口約百分之三(約70萬人),有一百萬人曾經或正為憂鬱症所苦,自殺已連續七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民國9192年排名第九位)。台灣近30年來,隨著社會結構之改變,個人壓力之增加,憂鬱症患者也因而逐年增加。如何讓憂鬱症患者得到切適的診斷、治療皮照顧,已是現今醫療及公共衛生一項重要之課題。

 

    

 

中醫典籍內經中無憂鬱症病名,在中醫典籍中對憂鬱症之病證、病機都列在五臟雜病中論述,未將鬱症作為一個獨立病證加以討論。中醫所說的「鬱」有二種,第一種「鬱」包括由人體氣血津液瘀滯不通、臟腑功能失調,而導致氣、血、痰、火、濕、食等病理產物的滯塞和鬱結,屬於對其病機的論述,金元以前中醫所論的「鬱」大致為此類。另一種「鬱」則指因情志不舒,氣鬱不伸而引起的心情憂鬱,以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脅肋脤痛,或易怒善哭,或咽中如有異物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病證,即情志憂鬱的疾病,明以後所論述的「鬱」大多屬此類。故西醫的憂鬱症不等同中醫的「鬱症」。

 

一、憂鬱症之病因病機:

1.西醫論述

神經系統功能障礙(mental disorder)即由於環境對個體影響(如天災)造成個體生理變化;或由於遺傳的影響;或由於藥物(迷幻藥)的影響等,引起行為變化。依精神病診斷標準可分為精神官能症(Neurosis)及精神病(Psychosis)。

精神官能症:一般性格與正常人相同,患者知道自已有病,唯自已

無法糾正,如:

A. 焦慮(Anxiety states):對於迫在眉睫所產生的反應有憂慮(apprehension)、恐懼(fear)。

B. 恐懼反應(phobic reaction)。

C. 強迫行為反應(obsessive-compulsive reaction)。

精神病:病人不知道行為與正常人不同。如:

A. 器官性精神病(organic psychosis):是由腦動脈硬化〈cerebral arteriosclerosis〉或汞中毒(mercury posioning)所造成。

B. 功能性精神病(functional psychosis):是由腦部神經傳達物質之

變化所造成。

(A) 情感性精神病(affective psychosis):此類病人常引起情緒改

變,如:

a. 躁鬱症(manic-depressive states)情緒搖擺不定,有時呈現得意,有時則頹喪。

b. 憂鬱症(depressive illness

(a)反應性憂鬱症(reactive depression)由於家庭變故,受打擊而出現傷慟(bereavement)有自殺傾向。此類型佔60%以上。

(b)內因性憂鬱症(endogenous depression)無可見原因引起者。此類型佔25%。

(c)狂躁症(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Manic-depressive disorder):

10-15 。本類憂鬱症乃躁症與憂鬱症交替發作。

(B)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與情感性精神病不同。

精神分裂是心智分裂(split mind),具有幻想(delusion),幻覺(hallucination);思想(thinking),心情(emotion)、意志(will)及身體動作等不正常。

a.單純性精神分裂症(Simple Schizoprenia):發生於青春期或早

期成年人,心情淡薄,不受講活,人格漸漸腐化,變成與社

會孤立,有如遭社會遺棄。

b.類偏狂精神分裂症(paranoid schizophrenia):30歲以後發生

有明顯幻覺。長期服用amphetamine會造成此病。

2.中醫論述:

中醫認為情志活動由五臟化生,如素問:人有五臟化五氣,可生喜怒悲憂恐。在臨床表現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因此憂鬱症之病因病機的認識多以五臟功能失調而論述之,認為憂鬱症的發生多因鬱怒、思慮、悲哀、憂愁等七情所傷,導致肝失疏泄,脾失運化,心神失常,腑臟陰陽氣血失調而成。主要表現為情緒憂鬱,煩躁不寧、脅肋脤痛、易怒欲哭、少寐多夢等

中醫論述憂鬱症雖皆指發生情志內傷,病變以氣機鬱滯為主,兼有血瘀、化火、痰結等,病理變化與心、肝、脾、有關。但未具體論述其獨特之病因。至金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六鬱)始提出;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拂鬱,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鬱的論點。並提出氣、血、火、食、濕、痰「六鬱」之說。且認為「六鬱」以氣鬱為先,相因為病,以越鞠丸治鬱。越鞠丸又名芎朮丸(丹溪心法.卷三),方由蒼朮、香附、川芎、神麴、梔子各等分所組成。其方義因六鬱以氣鬱為先,治以開鬱利氣為主。氣鬱而濕滯,香附理氣鬱;濕滯而成熱,蒼朮開濕鬱;熱鬱而成痰,梔子治火鬱;痰滯而血不行,川芎調血鬱;血滯而食不化,神鞠療食鬱。

自明代「醫學正傳」首先採用鬱症作為病證名稱,逐漸把情志所引起之「鬱」作為鬱症之主要病因。明.徐春甫(古今醫統.鬱症門);鬱為七情不舒,逐成鬱結,即鬱之久,變病多端。

明.張景岳(景岳全書.鬱證)對鬱症作了詳細的論述,提出「因病而鬱、因鬱而病、鬱由於心」等觀點;因病而鬱:「凡氣血一有不調而致病者,皆得謂之鬱」。「凡五氣之鬱,則諸病皆有」。因鬱而病:「情志之鬱,則總由乎心」。又張景岳依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生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提出:「五氣者五臟之氣也,由氣以生五志」之說。

 

二.憂鬱症之治療:

1.藥物治療

關於一般治療神經系統功能障礙,首先要了解其病因,如失意、家庭變故,並配合藥物治療(pharmacotherapy)。臨床上使用之抗憂鬱劑(Antidepressants)雖有其療效,但皆有嚴重之副作用

(1) 三環抗憂鬱劑Tricyclics antidepressantsAmitriptyline有嗜睡、顫抖、失眠、視力模糊、便秘、排尿遲疑、心律不整等副作用。

(2)選擇性5-色羥-腎上腺素再吸取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e-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SNRIs):Venlafaxine有升高血壓、心跳加速、不眠、焦慮、激動等副作用。

(3) 選擇性5-色羥再吸取抑制劑SelectiveSerotonine-reuptake inhibitorsSSRIsFluoxetine:有焦慮、不眠、衰弱、顫抖、發汗、發疹、胃腸症狀(腹瀉)等副作用。

2.中醫辨證論治

對於憂鬱症之治療在實證的治療,應理氣而不耗氣,活血而不破血,清熱而不敗胃,祛痰而不傷正。在虛症的治療,應補益心脾而不過燥,滋養肝腎不過膩。

  實證

肝氣鬱結型

主證:精神抑鬱、情緒不寧、胸悶、兩脅脹滿。

治法:舒肝解鬱,理氣和中。

方藥:柴胡疏肝散(景岳全書方)

      柴胡、枳殼、芍藥、香附、川芎

氣鬱化火型

主證:性情急躁、口苦咽乾、耳鳴目赤。

治法:清肝瀉火,解鬱和胃。

方藥:丹梔逍遙散(校注婦人良方)

      丹皮、山梔、柴胡、當歸、白芍、茯苓

痰氣鬱結型

主證:咽中不適,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每因情志刺激

抑鬱加重。

治法:理氣化痰。

方藥:半夏厚朴湯(金匱要略方)

      半夏、厚朴、紫蘇、茯苓、香附

虛證

   心神失養型

主證:心神不寧、多疑易驚、喜怒無常。

治法:養心安神。

方藥:甘麥大棗湯(金匱要略方)

      小麥、大棗、甘草

 

心陰虧虛型

主證:心悸、健忘、失眠、多夢、五心煩熱、盜汗。

治法:滋陰養血,補心安神。

方藥:天王補心丹(校注婦人良方)

          人參、玄參、丹參、茯苓、五味子、天門冬、麥門冬、柏子仁

、酸棗仁。

心脾兩虛型

主證:多思善慮、頭暈神疲、心悸膽祛、失眠、健忘。

治法:健脾養心,益氣補血。

方藥:歸脾湯(濟生方)

      黨參、黃耆、白朮、酸棗仁、當歸、遠志。

肝陰虧虛型

主證:心悸煩躁、目乾畏光、視物昏花。,

治法:滋陰清熱,養血柔肝。

方藥:一貫煎(柳州醫話方)

      沙參、麥冬、枸杞、當歸、生地、酸棗仁、丹參。

(3) 天王補心丹、歸脾湯、酸棗仁湯治療憂鬱症之區別:

   三方均有養血安神之作用,治心神不安、心悸健忘。但主治病機有所不同。

天王補心丹(校注婦人良方)

主治:心腎不足、陰虧血少、虛火內擾。

  其治重在滋陰養血,補心安神,使心腎之陰不足之諸證悉除。

歸脾湯(濟生方)

主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除心悸怔仲,健忘失眠外,還見盜汗虛

熱,食少體倦。故組方公在益氣補血,健脾寧心,心脾同治,

氣血兼顧,使心所養,血統於脾。

酸棗仁湯(金匱要略方)

主治:肝血不足、虛熱內擾、頭暈目眩、咽乾盜汗,以養血安神,清熱除煩為主。

    

 

    憂鬱症(depression)是一種高患病、高復發、高自殺、易自殘之精神障礙,以明顯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表現,可伴有相應的思維和行為改變。其憂傷的期限與程度足以使一個人之生活能力喪失。憂鬱症之症狀(depressive syndromes)是一種情感的疲憊,以情緒之改變為特徵,包括:心情惡劣(dysthmia),無助感、罪惡感,對工作或家庭失去興趣,內心充滿悲觀與死亡之念頭。在現代藥物治療下,雖有療效,但其副作用會產生嗜睡、顫抖、口乾、體重減輕、胃腸不適等症狀。因此有些病人求針灸診治或中醫藥治療。

    中醫古代典籍中無「憂鬱症」病名,中醫對於憂鬱症之認識始自丹溪心法,自此以降大多數醫家都認同憂鬱症的中醫病因主要是情志內傷或臟腑功能失調,基本病機是肝鬱氣滯。在臨床研究上有些成果。但對於憂鬱症診斷療效標準及辯證分型標準不統一,難以對中醫藥治療憂鬱症有客觀,科學的評估。中藥方藥抗憂鬱之基礎藥理學及其作用機轉,目前有待突破,尤其對於複雜之組方臨床上治療憂鬱症有待進一步研究。

     憂鬱症發生年齡從青少年、成年、中年到老年都有,其徵候表現在日常生活上出現四不一沒有:不吃、不睡、不說、不笑;沒有快樂。因此在治療上除尋求中、西醫治療外,心理治療上也很重要,有五要:要寬心吃,要放心睡,要真心說,要信心樂,要開心笑。


參 考 文 獻

 

1.      Murray CJ Lopez AD .Global mortality disability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risk factors.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Lancet 1997; (349):1436~1442.

2.      Carl GG. Late life depression . Eur Arch Psychiatry Clin Neurosic 2001(251):57-61.

3.      李建國‧憂鬱症與中醫鬱症之甄別‧甘肅中醫,2009,第22卷第3期,3-5.

4.      張風霞‧張華‧姜林芬‧憂鬱症臨床研究進展‧ 山東中醫雜誌2010,第29卷第161-62

5.      凌錫森‧王行寬‧陳大舜‧中西醫結合內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北京‧2003PP777-782

6.      Bertram G. Katzung Susan B. Masters Anthony J.Trevor:

Basic and Clincal Pharmacology 11th Edition 2009 PP509.

7.      馬建中‧何東燦‧邱年永‧中醫內科學‧正中書局台北‧民國75PP353-358

8.      李清亞‧王曉慧‧‧針刺治療憂鬱症研究現狀‧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2010

Aug.19(23).2989-2991

9.      諶琦‧郭小青‧王李雯‧近十年終醫藥治療憂鬱症的臨床研究概況‧中醫學報‧2010.Vol.25NO.148.558-559

 
 
 
諮詢專線:886-2-2826-4071#310 ∣ 傳真:886-2-2823-4326 ∣ 郵政劃撥帳號:19122421 ∣ eMail:ctmd0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