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處: 中國醫藥研究叢刊
出版年度: 2002
期  別: 第廿三期p.p.12~20
作  者: 黃升騰
單  位: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

  如何將傳統之辯證論治方法,應用至臨床上及甚至利用動物試驗模式來作臨床試驗。馬光亞教授及大陸前輩就曾利用藥的模式,針對目前藥物的使用情形,作後續性之探討。慢性肝炎是我國很普遍的疾病,在台灣有三百萬人因垂直性感染到B 型肝炎,進而衍變成慢性肝炎。來本院門診者,也以B 型肝炎為多。

慢性肝炎主要症狀是:
「脅痛」──
上腹不舒服、痛
「鬱證」──憂鬱、睡不著
「虛勞」──當進入慢性時,病人會有虛勞現象。
「積症」──如到末期轉成為肝癌

  在台灣,B 型肝炎大多是濕熱。慢性肝炎是濕多於熱,或是熱多於濕,必須作清楚的劃分。
  「有濕必有熱,無濕不成疸」疸是指黃疸。
  「疫邪傳裏,其傳為癉」多指外來之感染,如濾過性病毒A,B,C,D,E。
  「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風證屬肝,病人會有眩暈、惡心。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腹水、下肢水腫,以前中醫認為這是脾臟問題。
  「濕傷則脾病而色見」大便便溏,身體有灼重感。
  慢性肝炎,病人是濕或是熱,是診斷及治療的主軸,在程度上有差異而已。
  慢性肝炎的第一階段是瘟疫毒邪侵犯,這是急性期,病人的臨床表態是濕熱。大多以支持療法治療,目前尚無特殊療法。肝炎有百分之二十五是以Interferon 治療。也有以Lamivudine 治療的。第二階段是脾虛濕,研討會及1984 年之研討會就將氣陰兩虛及肝腎陰虛分開。1990 年以後,則只採用肝腎陰虛。

  大陸學者認為在這個瘀血阻滯階段,病人會有肝腫瘤,肝損害,肝變形等。在肝硬化時,病人會有此情況。輸運不暢。用活血化瘀之藥來治療。
  慢性肝炎有的會有正氣已虛、氣血失調(有的採用補益正氣)
  慢性肝炎有的會有脾氣虛弱、肝腎虧虛→肝、脾、腎、濕熱邪毒、肝鬱血瘀。
辯證分型 辯證分型(1984)
1984 將肝炎分成下列幾型:
  .:濕熱未盡
  .:肝鬱脾虛
  .:肝腎陰虛
  .:脾腎陽虛
  .:氣陰兩虛
  .:氣滯血瘀
  其中以肝鬱脾虛及肝腎陰虛兩種最多。病人有上腹痛、大便便溏、舌頭有印、有眩暈、惡心、失眠、煩熱、舌頭轉紅。在後期則會有脾腎陽虛,陽虛怕冷。氣滯血瘀的病人,在舌苔下靜脈會擴張,有血漏及瘀血。

馬光亞教授將肝炎分為
  .:熱重型
  .:濕重型
  .:濕熱並重型
  .:脾虛型
  .:氣滯血瘀型
  .:陰虛型──肝腎陰虛及脾腎陽虛兩種。因台灣很少有脾腎陽虛,所以沒有將脾腎陽虛列進去。
  1.錢英
   益氣養陰,滋陰柔肝,涼血解毒,化痰祛瘀,溫腎通陽。我們強調化痰祛瘀,溫腎通陽。由於地理關係,造成差異。溫腎通陽的病人比較多,陽虛比較常見,以巴戟天、冬蟲夏草來治療。
   化濕解毒,養陰存陰濕熱毒邪殘未盡,肝鬱脾腎氣血虛以土茯苓、白花蛇舌草、馬鞭草、葉下珠來治療。可是其抗濾過性病
毒的效果不是很好,所需之劑量要大。
  2.陳增潭
   失調性變化
   肝鬱氣滯、肝鬱血滯、氣滯血瘀
   虛損性變化
   濕邪傷陽傷氣
   熱邪傷陰耗血
  3.姜春華
   治肝:肝陰藏血及肝陽疏泄。以氣滯血瘀為主。
   治人:因病而改變的體質及產生的症狀、體徵
  4.湛寧生
   解毒祛邪
   補虛扶正
   化瘀固本
  5.潘澄濂
   正虛邪戀
   脾虛肝鬱是探討的重點。
   肝腎陰虧
  綜觀這些治療方法及辯證論治,不外乎這幾個觀點,黃醫師認為以馬光亞教授及1990 及1984 年之分類為主。

(1)祛濕熱疫毒類  
  肝炎病人一般是濕熱明顯,所以用祛濕熱法來治療。
  下列是現代醫學的觀點,從書中接錄下來。
   .:抗感染興奮網狀內皮系統。
   .:增加WBC 吞噬能力
   .:調整免疫功能
  我曾用水抽取白花蛇舌草、馬鞭草中成份,查看其對腫瘤及濾過性病毒之影響如何,發現馬鞭草大於白花蛇舌草,大約是十倍。可是作用機轉是什麼,調整什麼樣的免疫功能,到底那一類免疫功能,是否是增加吞噬作用或是其它?目前尚無結果,仍在研究中。
(2)祛濕熱疫毒類
  水抽、醇抽,查看其對濾過性病毒之影響如何,下列是祛濕熱疫毒藥。
龍膽草、白花蛇舌草、馬鞭草、半支蓮、土茯苓、蒲公英、黃水茄、
野菊花、貫眾、雞骨草

(1)健脾益氣類
  依報告指出,健脾益氣類有以下幾種功能:
   .: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
   .:促進產生Interferon,如黃耆可增加Interferon 之產生。
  自身穩定和終止一些有毒免疫反應
(2)健脾益氣類
  「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黃耆、黨參、茯苓、焦白朮、山藥、扁豆、薏苡仁

(1)活血化瘀類
   .:改善肝血流量
   .:減少病變部位缺血
   .:提高細胞的耐缺O2 能力
   .:減少肝細胞壞死,加速病灶修復
   .:抑制肝內纖維化
   .:促進肝細胞再生
  改善肝血流量,減少病變部位缺血,提高細胞的耐缺O2 能力,是我目前研究之重點,發現抗氧化劑對活血化瘀確實佔了一席很重要的地位。
  對於減少肝細胞壞死,加速病灶修復、抑制肝內纖維化及促進肝細胞再生,我也很感興趣。
(2)活血化瘀類
  當歸、丹參、赤芍、白芍、鬱金、桃仁、紅花、川芎、川七

(1)益氣養陰、滋補肝腎類
   .:調整免疫功能
   .:清除血液中有毒的免疫反應物
  中藥強調可以調整免疫功能,這種說法是比較籠統,我們應該研究其對免疫功能的那一部分有增加之效果。
(2)益氣養陰、滋補肝腎類
  生地、枸杞、沙參、山藥、首烏、桑寄生、冬蟲夏草、仙靈脾
  有人說冬蟲夏草可以根除B 型肝炎,但是仍欠缺很好的證據資料。
  B 型及C 型肝炎證狀非常複雜,如何去區分是主要之關鍵。
隨證加減
 全身倦怠
  .:氣虛:黃耆、黨參、薏仁、大棗
  .:濕重:蒼朮、陳皮
 食慾不振
  .:穀麥芽、雞內金、砂仁、生薑
 肝胸疼痛
  .:肝鬱竄痛:柴胡、香附、青皮、川楝子,用來理氣。
  .:血瘀刺痛:元胡、片姜黃
肝鬱竄痛及血瘀刺痛與腹脹有相關。
 腹脹
  .:香附、木香、枳殼、厚朴
 噁心
  .:姜半夏、生薑、代赭石
 黃疸
  .:茵陳、金錢草
 失眠
  .:炒棗仁、茯神、夜交藤、柏子仁
 出血傾血
  .:大小薊、白茅根、旱蓮草、白及、茜草、血餘炭
 肝脾腫大
  .:丹參、鱉甲、炮山甲、川芎、桃仁、紅花、牡蠣、王不留行,鱉甲、炮山甲買不到。


(1)肝炎食療
  .:蛋白質:
   60-100g/day
  .:糖類:
   6g/kg/day,對於肥胖及糖尿病之患者,或是腎衰竭之病人而言,糖類會加重肝臟之負擔。惟仍需要增加糖類之攝取,因為肝臟是貯存肝糖的地方,當肝臟有受損時,肝糖就會被釋放出來,所以必須供應糖類。
  .:維生素:
   與出血有關。維他命K 缺乏時,病人有出血之傾向。
  .:脂肪:
   1g/kg,40~50g/day

(2)肝炎食療
  .:蕺菜(魚腥草)、大蒜、菊花、香菇、白木耳、甘蔗


肝火和肝病食膳
肝火
  .:菊花茶─菊花煲茶作茶飲,適用頭暈腦脹、耳鳴、目赤、目眩。
  .:玫瑰花茶─玫瑰花煲茶作茶飲對緊張者有保護作用。
  .:枸杞茶─
   (
1)枸杞茶加糖炒食用適用肝火重,常有頭暈目眩、目赤目乾、目眼屎多、神志煩燥、夜眠不佳。
   (2)枸杞茶、金石斛煲茶作茶飲,適用頭暈目眩、眠差、面潮熱。
   (3)枸杞茶煲豬肝或雞肝作湯,適用血虛肝火旺頭暈目眩、疲倦面白、唇色淡、爪甲色淡。
  .:棕樹心─
   (1)小棕樹心嫩心煨服,適用肝火內動出現頭昏。
   (2)小棕樹嫩心切片晒乾當茶喝,預防肝火。
  .:鮑魚湯─
   用鮑魚煲湯,適用掌心發熱,眼睛乾澀,時時頭昏,容易惱怒。
  .:青皮茶─
   青皮、陳皮取汁代茶飲,適用疏肝鬱瀉,脅肋疼痛、食慾失調、情緒失控、精神失序、發汗體怠。
  .:清肝茶─
   石決明煮茶或加菊花,同煮當茶飲,清肝解鬱、清降肝火、平陽瀉熱、醒神清目。


肝病
  .:蛤蜊蒸大蒜或煮湯。
  .:綠豆茶─代替茶來喝。
  .:綠豆飯─
   白米和綠豆各半,一起下鍋煮食。
  .:芹菜煲食(水芹菜或旱芹菜均可),適用於黃疸患者。
  .:鯉魚燉赤豆─
   鯉魚、赤小豆,一起放入鍋內燉至魚熟豆爛,適用於肝硬化腹水。
  .:乾葫蘆瓜(連瓜子)鍛燒存性(烤黑但不要烤焦),研末,每日飯前白湯送,適用於黃疸、肝硬化腹水。
  .:靈芝黃耆燉肉─
   用靈芝、黃耆、瘦豬肉、隔水燉煮。適用於慢性肝炎所導致的四肢痿軟,神疲乏力。
  .:茅根豬肉湯(肘後方)─
   濕熱蘊蒸──黃疸疲倦胃腸功能障礙舌苔厚。李時珍稱其「治黃疸水腫,乃良物也」,與瘦肉同煮,在補肝益血。
(肘後方)謂本方可治療黃疸、谷疸、酒疸、女疸、勞疸及黃汗。此外,對洩熱所致的鼻,尿血及水腫,也有一定治療作用。
  .:茵陳粥─
   濕熱蘊蒸─茵陳治黃疸專藥(利水、治脾胃濕熱)。
  .:茵陳加紅棗粥─
   紅棗養胃健脾利濕,清熱退黃。
  .:杏陳薏米粥─
   治濕熱發黃。
  .:田螺湯(本草綱目)─
   治濕熱發黃。
   大田螺取肉與黃酒拌和,水適量,利濕熱、退黃疸;黃酒,行氣向血,增強其利水之功效。
  .:麥冬、蘆根泡水代茶飲─
   治濕熱發黃。
  .:茵陳紅糖飲─
   治陰黃─寒邪傷陽、濕鬱發黃、大便不實、脕悶。
  .:泥鰍燉豆腐(泉川本草)
   泥鰍燉至五成熟,再加入豆腐食鹽,小火燉即可。
  .:乳煎秦艽(千金要方)─
  .:脾胃虛弱─
   
疲倦胃口差、泄瀉。
  牛乳、秦艽同煮去渣,待溫飲服…秦艽─手足不遂、黃疸、煩渴之病,牛乳甘平補虛損,兩同用相補益脾胃,利水退黃之功效。

諮詢專線:886-2-2826-4071#310 ∣ 傳真:886-2-2823-4326 ∣ 郵政劃撥帳號:19122421 ∣ eMail:ctmd0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