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生命科學新科6院士 專長中醫到植物基因

2022/7/7 15:28(7/8 07:51 更新)
中研院7日下午舉行院士會議會後記者會,共19名學者專家當選新科院士,另有5人票數通過門檻,但國籍待確認;新科院士司徒惠康(左)、林昭庚(右)會中互相握手道賀。中央社記者鄭傑文攝 111年7月7日
中研院7日下午舉行院士會議會後記者會,共19名學者專家當選新科院士,另有5人票數通過門檻,但國籍待確認;新科院士司徒惠康(左)、林昭庚(右)會中互相握手道賀。中央社記者鄭傑文攝 111年7月7日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7日電)中央研究院今天院士選舉,6名生命科學組新科院士中,林昭庚是台灣中醫藥學界第一人,曾參與著作哈佛大學針灸教科書,其他人在大腦發育與遺傳疾病、感染症與自體免疫、植物基因體學、心血管疾病、癌症生物學等領域,表現傑出。

中研院新科院士19人確定當選,又以生命科學組6人最多,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林昭庚是台灣第一個「土產」中醫針灸博士,中英文中醫教科書著作豐富,曾於103年12月以中醫針灸專家身分,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會議第9次會議」並演講。

林昭庚今天在致詞時表示,「感謝國家栽培」,並告訴媒體記者,沒想過自己一個來自鄉下的窮小孩,有一天能成為中研院院士,因為父親在他高中時往生,一路半工半讀苦學,覺得人沒有辦法預測未來,就是要Do my best(盡己所能),在這領域就認真做。

林昭庚不諱言,當年毅然從很紅的西醫外科婦產科轉換軌道,曾遭遇家人反對和受了不少委屈,認為他不務正業,但「沒想到有一天哈佛大學針灸研究教科書是我參與編寫的」,全世界第一套針灸實驗學英文版也是他所出版,接下來的目標是希望把傳統針灸做更一步整理,更有科學和實證性。

同樣當選生命科學組新科院士的唐堂,現職為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所特聘研究員,專長為分子細胞生物學、人類遺傳學。

他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原本從事細胞研究,過程中發現基因突變跟人的大腦發育有關,從而引發小頭症、平腦症等問題,未來會繼續朝這領域前進,這是過去10年來才剛開始新興研究,還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是個有趣課題。

同為新科院士的司徒惠康,現職為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副院長,專長為自體免疫疾病致病剖析。他致詞時特別提到國衛院對這次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相關防疫的肯定。

他在媒體聯訪時表示,因為從事免疫相關研究,在這次疫情可以較快且深入地運用免疫學知識投入防疫,像是疫苗研發等。他認為,台灣資源有限,也不像國外有相對成熟的大藥廠,因此資源如何整合更有效率很重要。

另一新科院士施明哲現為中央研究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專長為植物分子生理、基因體學。

施明哲受訪表示,現在因為全球暖化造成氣候變遷,植物面臨的環境逆境跟以前不太一樣,全球暖化不是只有溫度升高,還造成極端型氣候,太冷、太熱、太多或太少雨,要有新一代作物品種,才能應付逆境。

施明哲的水稻基因研究成果斐然,他說,不只水稻,包括番茄、甘藍都有不同團隊在進行,選擇對台灣比較重要的農作物大家分工合作一起推動,最大希望是把現代的數位育種、精準育種技術帶到台灣育種界,以前培育新品種至少要花10到15年,盼能縮短到3到5年。

生命科學組新科院士還包括美國史丹佛大學心血管中心主任、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Simon H. Stertzer 醫學系及放射學系教授吳慶明,以及美國維克森林醫學院癌症生物系講座教授、前列腺癌研究中心主任、訊號生技 (Signaling and Biotechnology) program主任林慧觀。(編輯:陳清芳)1110707

(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提供)
 
諮詢專線:886-2-2826-4071#310 ∣ 傳真:886-2-2823-4326 ∣ 郵政劃撥帳號:19122421 ∣ eMail:ctmd0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