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陳立夫
 對 於 中 醫 界 的 期 望

  當兩種不同型的文化化相接觸的時候,雙方各有他自己的缺點和優點,是當然的。任何一方面能吸收對方的優點以補救自已的缺點者,必定能佔上風,因為這樣,人所能者己盡能,己所能者人不能,勝利是屬於大而能容,謙而好學者,乃為必然的結果。
 
  西醫的基礎是自然科學,以數、理、化為主;中醫的基礎是易學,以數、理、象為主,各自成其體系。前者之研究對象為物,人既為萬物之一,亦自在研究對象範圍之中,以人為物,視為當然,依此研究,成就不少,於是面型可令改造,骨斷可以釘補,肺失去功能可代之以人工肺,腎臟可以移植,心跳可助之以電能,體內各部之不能見者,可用X光透視之,膽為石塞則割去之,肺有結核則挖除之,凡此皆有顯著之成效,不能不稱之為醫學上之大進步也。後者之研究對象為宇宙間萬物之生存原理,認為人為一小宇宙,共生存原理毫無例外,人雖為萬物之一,然終與一般物質有所不同,其為萬物中靈性最佳者,有自動調整之偉大功能,其無時無刻不在動變中,如能保持其中和,則謂之健康;失去中和,則稱之謂疾病;以醫藥之助使之回復中和,則又回復健康。故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故以人視人,其調整之重點,則視體內各部位之相對者,其盈虛消長之變化以何而定,總稱之曰陰陽。而研究體內各部門之相互關係及其相生相剋之影響,其結論為源於五種基本動象,或稱之曰五行。動象向上者以「火」為代表;向下者以「水」為代表從一點向四方八面發展者以「木」為代表;從四方八面向一中心凝集者以「金」為代表;其平行而不傾者以「土」為代表。五行者,合而言之,為一正弦弧之動波,分而析之,則為用以調整之各種不同之力,以達致中和為歸也。每一藥物,在人體內走何種經脈,對某部門生何種力量(五行動向),均須作詳盡之研究,具物理、化學二者之功能,以治疾病者也。其為植物,則其根、其莖、其葉、其花,各依其藥性而分別其用途,毋使稍有錯失。中醫藥之理論基礎,簡述如上,而其體系,確實完整而能自圓其說。謂之不科學,其可得乎?苟一西醫能以寬大之胸懷,研究中醫之全盤理論與實際,我信其必不再以「不科學」三字批評中醫。反之,倘一中醫具有自然科學之學養以視西醫,我信其必不再以保守之態度,作自滿之想法,而願學習他人之所長,以補自身之缺點,兩者最後可得同一之結論如下:
二者各自有其理論之基礎,各自成一體系,可並行而不相悖。
中醫以人視人,偏重於整體性西醫以物視人,偏重於局部性。二者各有所長,各得真理之一半,倘能精誠合作,自可得其全矣。
 
  西醫利用現代所有科學方法與工具以助診斷,中醫則用宇宙間最靈敏之工具(人之官能)以助診斷,二者如能合一,則更見其功效。
 
  西醫利用化學樂物,其副作用較大;中醫則用動植物品為藥物,其副作用少。倘二者能合作以利用生物化學方法提煉之,其造福人群必大。
 
  每一中醫倘能覓一西醫為朋友,共同研究醫理與藥理,我信其必有不少的驚人發現。因中醫藥乃五千餘年實貴經驗和卓越智慧之產物,為一未經開發之醫藏,足為人類解除疾苦,可斷言也。
 
  以上所舉,為本人對中醫西醫界之最大期望,希各捐棄成見,為人類造福,為國家爭光,此其時矣。
 
  吾人不必待西人之來吾國發掘,宜奮起以自圖之。今日世界上最普遍之病,有尚不知其原因者如癌症是也;有知其原因而猶無藥以根治之者如糖尿病、心臟病等是也;有如其原因而猶不知如何防止之者,如各種結石症是也;有如其成因多端,而未能去除其原因者,如高血壓症是也,此外尚有聞之令人色變之愛滋病。中醫於此,凡屬有效之療法,宜錄下其詳細病例,作成全盤之統計,俾能以現代方法作進一步之研究,庶能以其結果,供世界醫藥界作共同研討,人類之幸福繫之。本人深望與諸君共同努力促進中醫藥之進步,並以完成中華文化復興之使命。

諮詢專線:886-2-2826-4071#310 ∣ 傳真:886-2-2823-4326 ∣ 郵政劃撥帳號:19122421 ∣ eMail:ctmd0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