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治療,中西醫各有其經驗,中醫自古就有復位、固定、牽引、練功、用藥等一系列治療方法,但隨者西方醫學的傳入,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精密儀器可以透視人體,清楚地掌握骨頭的變化,同時在外科的無菌技術下更可以加速骨折的復原及避免骨折後的傷口感染。因此建議骨折患者初期應先執行西醫影象學等相關檢查,尤其是兒童骨折時更要精準的復位及固定,以免影響日後的發育,另外像是開放性骨折或嚴重的封閉性骨折(譬如有神經血管損傷可能)等必須手術的情形,仍建議先由西醫作診治。
    處理完必要性的復位及固定之後,中醫認為在骨折初期由於筋骨脈絡損傷,血離經脈,瘀積不散,氣血凝滯,經絡受阻,所以必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主,簡單來講就是減緩局部的發炎腫脹、並且維持氣血經絡的通暢,中醫著名的方劑像是八厘散、復原活血湯等。到了骨折中期,腫脹逐漸消退且疼痛明顯減輕之際,此時宜接骨續筋為主,也就是要幫助筋骨的修復癒合,著名的方像是接骨丹、續骨活血湯等等。
    到了骨折的後期,不管先前急性處理是透過中醫還是西醫的治療,傷後的照護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將會影響日後是否殘留後遺症。因此西醫十分強調”復健”,而中醫也有相對應的方式,也就是強調”練功”,目的一樣是為了讓受損的筋骨靠屈伸、舒縮、按摩等方式,讓局部氣血得以暢通,同時能促進筋骨恢復正常功能。在內治法的部分中醫在強調的是調理整體的身體水平,由於腎主骨、肝主筋,因此在筋骨損傷的患者中,調補肝腎是一個治療的核心。此外,傷後氣血很容易損傷而不足,尤其在復原的過程中氣血的協助是很重要的角色。因此在骨折的後期,要先注重脾胃的健運以及氣血的充足暢達,以確保人體氣血陰陽生化有源,且傷後的營養補充能夠充分吸收利用,同時也不要有濕阻或瘀阻的情形發生。在氣血充足的基礎上,調補肝腎為治療的核心,故治療上常會選用益肝腎、強筋骨,來幫助傷後筋骨以及整體氣血陰陽水平的復原。在骨折後期常用的方劑有四君子湯、四物湯、獨活寄生湯、六味地黃丸、健步虎潛丸等等,須依不同的體質及辨證做相應的選擇。

 (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

諮詢專線:886-2-2826-4071#310 ∣ 傳真:886-2-2823-4326 ∣ 郵政劃撥帳號:19122421 ∣ eMail:ctmd0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