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處: 中國醫藥研究叢刊
出版年度: 2007年
作  者: 游智勝
單  位: 長庚大學醫學院中醫學系
長庚醫院中醫分院內科

 

--  中西醫結合對心臟衰竭之治療經驗 --

摘  要
 
心臟衰竭是一個常見又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中國醫學文獻中沒有心臟衰竭的病名。根據心臟衰竭的症狀與體徵,涉及中國醫學心悸、怔忡、水腫、喘咳、痰飲、心水、心痺等範疇。筆者認為以“心衰”為病名對應心臟衰竭是恰如其分的。傳統醫學如何治療心臟衰竭呢?首要任務是抓重點,包括溫陽益氣,利水化飲,在此基礎上靈活應用活血化瘀,宣通氣機,化痰疏肝,健脾和胃,寧心安神,宣肅肺氣等方法。筆者提出兩個臨床病案,包含科學中藥與飲片驗案來說明中國醫學如何治療“心衰”。中醫藥治療心臟衰竭是有效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臟衰竭是一條值得探索的途徑。
 
關鍵詞:中醫藥、中西結合、心臟衰竭、治療經驗
 
前   言
 
近年來由於心臟血管疾病診斷與防治的進步,一些重要的心臟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呈現下降的趨勢,但心臟衰竭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卻仍在增長(1)。因此,心臟衰竭成了一個常見又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心臟衰竭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是各種心臟疾病的最後階段,其原因很多,包括高血壓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心肌病變等(2)。由於原發性心肌損害,或心室負荷過重導致心臟肥大和擴大,引起心室收縮或舒張功能低下,以致心輸出量減少和心室充盈壓升高,臨床上以組織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環和/或體循環瘀血為主要特點的一種綜合徵,統稱為充血性心臟衰竭(3)。
現代醫學對心臟衰竭的治療藥物方案為:若收縮功能不全,在過去會先使用利尿劑配合毛地黃,無效後再用血管擴張劑(尤其是血管緊張素轉換酵素抑制劑) (4,5);現在則先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酵素抑制劑。若舒張功能不全,則禁用毛地黃,慎用利尿劑及血管擴張劑,而貝它受體阻斷劑與鈣拮抗劑則可以使用(6) ,尤其是鈣拮抗劑使用較多。治療目的除緩解症狀外,改善生活品質與延長壽命,近年來亦受到重視(7)。毛地黃能改善生活能力及運動耐量,但安全範圍窄,容易中毒,對死亡率影響不明。利尿劑可以迅速解除水鈉瀦留所引起的呼吸困難和水腫,但不能長期保持病情平穩;血管緊張素轉換酵素抑制劑能降低死亡率,延長壽命,但單獨應用不能防止水鈉瀦留。磷酸二酯酵素抑制劑雖有良好血液動力學效果,但長期療效可疑,大多數研究顯示存活狀況顯著惡化(8)。因此,如何應用中醫藥來改善心臟功能及其預後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論  述
 
我國古代醫學文獻中沒有心臟衰竭的病名。根據心臟衰竭的症狀與體徵,涉及中醫心悸、怔忡、水腫、喘咳、痰飲、心水、心痺等範疇。《素問‧逆調論篇》記載〝夫不得臥,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諸有水病者,不得臥,夫心屬火,水在心是以不得臥而煩燥也〞,〝水在心,心下堅築,短氣,是以身重少氣也〞(9)具體的描述了心臟衰竭喘息、水腫、短氣等症狀。近年來關於為心衰立名的呼聲日益高漲,一些醫家進行了初步的嘗試。綜觀目前的觀點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4種:一是採用《內經》的病名“心痹” (10),二是採用《金匱要略》的病名“心水” (11) ,三是根據心衰的主要症狀另立新名“悸—喘—水腫聯症” (12) ,四是與西醫同一病名“心衰” (13)。任繼學教授“心衰辨治”一文雖未明言用“心衰”作為中醫病名,但其心可見。筆者認為為“心衰”較以上3種病名更能準確地揭示心衰的病因病機、臨床特點、轉歸預後,易大家所接受,是心臟衰竭中醫病名的最佳選擇。
心衰是一個全身性疾病,病機複雜,有真陽虛衰、元氣不足、水飲停留、瘀血凝聚、氣機阻滯,還有水飲凌心射肺,痰熱、痰濕阻肺,肝氣鬱滯、脾失健運、胃失和降、腎不納氣、心神不安、肺失宣肅等。在這樣複雜的情況下,治療首要任務是抓重點。作者認為重點是溫陽益氣、利水化飲。在此基礎上靈活應用活血化瘀,宣通氣機,化痰,疏肝、健脾和胃,納氣,寧心安神,宣肅肺氣等方法。重點突出,主次分明,是治療心衰的指導思想。
   
心衰溫陽要達到溫振元陽目的,就個人經驗,還沒有其它中藥能代替附子。一般都用熟附子,不用生附子。附子用量,各地醫家差別很大,有用1~2克者,有用100~200克者。根據《傷寒論》中四逆湯的用法,用附子一枚或大者一枚。10克以下為小的劑量,20克以上為大的劑量,一般為10~20克之間。代表方為四逆湯。如水腫嚴重,可以不用甘草。薑與附配伍同用,可加強附子溫陽功能,古人有"附子無薑不熱"之說;有時為溫化水氣,附子與生薑相配,仿效真武湯的配伍方法。附子有溫陽之功,但也有副作用,即過於走散,對散寒濕、利經脈關節是有利的,對嚴重陽虛卻不宜過於走散,須配用守中益氣的甘草。有虛陽上越現象者必須附子與肉桂相配,肉桂溫腎陽,桂附相配,相互促進,且能引火歸元,使虛陽下潛。附子與鹹寒的牡蠣或石決明相配,可減少附子過於溫燥辛散的副作用,牡蠣既能潛陽,又 能利水,對心衰頗宜。      
   
 心衰需大補元氣,用藥首推人參。紅參、白參隨宜使用。劑量平時調理,每天3~5克,病情較重者8~10克,嚴重時15~20克,危急時30克。夏季可用西洋參,但難當重任。黨參健脾益氣,可加入煎劑中應用。氣脫是心衰致死主要原因,應及早預防,可用參附龍牡湯,益氣溫陽固脫同用;亦可用生脈散,取五味子納氣固脫。參附配伍,益氣與溫陽同用是治療心衰的一個重要方法。黃耆亦能益氣,對心衰來說,其功遠遜於人參,但益氣行水或益氣行血時可用黃耆。至於黃精、玉竹只能當佐使之任。甘草為益氣方中之常用藥,無水腫或水腫較輕而有心律不整時,需用大劑量甘草。 "脈結代、心動悸"用炙甘草湯時甘草是主藥,但水腫明顯時慎用。     
   
 通陽利水,是常用方法。即使瀉水逐飲時,通陽利水法仍宜配用,不可放棄。心衰水腫,是陽氣虛衰不能化水,由此可見通陽利水的重要性。通陽利水藥物首推桂枝。桂枝不僅能宣通陽氣、利水,還能平降逆氣、活血。對心衰來說是一味十分重要的藥物,其重要性不亞於附子、人參。桂枝用於利水,劑量不必太大,10~15克為宜,如有心律不整,沖氣上逆,用桂枝平沖降逆時便須大量,可用15~30克。通陽利水的方劑,五苓散與真武湯均可應用,並經常合用。二方中均有白朮,可見白朮健脾利水之重要性。澤瀉、茯苓、豬苓為利水之常用藥,其中澤瀉利水而不傷陰,尤為常用。真武湯中用芍藥,亦取其有利水之功。芍藥利水,《本經》有記載,不應忽略。
   
 對心衰來說,最有重要指導意義的原則是虛實補瀉。心衰最基本的病機是陽氣虛衰,因而心衰基本治則是虛者補之,其大法是益氣、溫陽。但是,陽氣不足溫運無力,可以導致水飲停留,可以導致瘀血鬱結,水飲瘀血屬於實邪。還有,元氣虛衰則抗禦外邪之功能減退,外邪易襲, 肺臟首當其衝,肺失宣肅,通調水道之功能減退,導致痰飲停留,或釀成痰熱、痰濕,亦屬實邪。因而,心衰也不捨棄實者瀉之的原則。虛證與實證不能誤辨,補法與瀉法不能誤用。但是病情複雜,往往虛實並見,或因虛而致實,或實邪傷正而致虛,當補瀉兼施。然何時宜補,何時可瀉,何時以補為主兼用瀉法,何時以瀉為主兼用補法,又當根據具體證情靈活應用。這就是"相反相成" 的道理。補虛瀉實配合得當,相得益彰。
 
典型病例1─以科學中藥治療
李某,三十六歲(1958.8.28),男,已婚,曾任北京芭蕾舞團員,於2003年8月14日,因呼吸困難,無法平臥,至本院中醫門診就診 (病歷號碼10236412)。患者二個月前因突發胸悶、心悸、動則呼吸困難至板橋亞東醫院就診,經心電圖、胸部X光與心臟超音波 (左心室射出分率LVEF 23%) 等檢查確診為原發性心肌病變,二、三尖瓣膜狹窄與心房顫動。患者拒絕手術治療,曾服用毛地黃等藥物,但覺效果有限,又因平臥就會呼吸困難,所以至本院尋求中西醫治療。過去除了偶有感冒,身體狀況一向良好,個人史與家族史無特殊。
體格檢查有下列陽性體徵︰面色少華,唇紫。舌象︰舌質紅,苔白。脈象︰沈細,略數,偶結代。頸部︰頸靜脈稍怒張。心臟:舒張中期雜音,心率96次/分,心律不規則,早搏3~4次/分。肺部:兩肺呼吸音粗糙,無乾濕囉音。2003-08-29 心電圖檢查:心房顫動併有中等度非特異性ST-T改變。2003-12-29 心臟超音波檢查:左心室射出分率(EF)36%,左心室終末舒張直徑:57mm,左心室終末收縮直徑:48mm,診為左心室收縮衰竭併有二、三尖瓣反流。2005-02-28 心臟超音波檢查:左心室射出分率(EF)57.8%,左心室終末舒張直徑:54mm,左心室終末收縮直徑:37mm,診為充足的心室收縮功能合併正常的側壁運動。輕微的二、三尖瓣反流,左心擴大與心房顫動。
西醫診斷:左心室收縮衰竭併有二、三尖瓣反流,心房顫動。中醫病名:心衰。中醫辨證:心氣營陰兩虛,血行失暢,心失所養。治療以真武湯合生脈散益氣溫陽、養心寧神為主法主方,配以炙甘草湯養陰護陽,丹參養血通絡,調和氣血。
患者中西藥(Carvedilol 1 mg bid, Fosinopril sodium 10 mg qd, Spironolactone 25 mg qd)同時併用,服藥二週症狀即見減輕,夜間能平臥。原方除劑量偶有加減變化外,續服至今。西藥亦逐漸減少藥量。已無任何症狀。現面色較紅潤,唇不紫;脈象沈細滑已無結代;無頸靜脈怒張。2005-02-28複查心臟超音波,左心室射出分率(EF)57.8%已有充足的心室收縮功能。

典型病例2─以傳統飲片治療
林某,男性,68歲,病歷號碼:574351,初診日期:1998-9-3。來診主訴呼吸氣短已三週。患者有陳舊性心肌梗塞合併心肌衰竭已三年,平時規則於本院心臟內科門診追蹤。1998-7-27因發燒與咳嗽,住進本院呼吸胸腔科病房,診斷為1.左下葉肺炎;2. 陳舊性心肌梗塞;3.慢性腎衰竭。經抗生素治療,症狀改善,並於1998-8-7出院。但患者因常覺得呼吸困難與胸悶,旋即於1998-8-17住進本院心臟內科病房,作進一步的診察與治療。診斷為1.慢性阻塞性肺病;2. 陳舊性心肌梗塞併心肌衰竭。出院後,患者常覺呼吸氣短,伴有胸悶、心悸、咳嗽痰多、不敢活動,稍累則呼吸困難、睡眠不寧、納少、小便少,大便稍稀,欲尋求中醫治療,故於1998-9-3由家屬以輪椅護送前來本院中醫門診。
過去病史:1.腹主動脈瘤手術於本院1988-10-2。2.慢性腎病於本院腎臟科門診追蹤治療約6-7年。3.痛風性關節炎20-30年前於MMH治療。4.高血壓藥物治療十年以上。5.右側髖關節置換術11年前於MMH、5年前於本院骨科。6.急性心肌梗塞於1995-7。7.陳舊性肺結核。個人病史:1.吸煙史:每日半包,約20年。2.飲酒史:偶爾,約已10年。四診:望診:體瘦弱,意識清楚,精神萎靡,面色稍晦暗,頸靜脈怒張。舌診:舌質紅,苔白膩,舌體略胖大。聞診:語音低微,氣息短促。問診: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咳嗽痰多、痰黏色白,納差,大便稀,日二、三行,夜臥不安。喘促,背墊枕頭,小便量少。脈診:沉弱。
 
理學檢查:1.生命徵象:血壓 84/52 ㎜Hg,脈搏 82次/min,體溫 36.8℃,呼吸 25次/min。2.意識:清楚。3.頭頸部:頸靜脈怒張。4.胸廓:對稱,肺底可聽見細囉音。5.心臟:心跳不規則,無奔馬律,無S3、S4與雜音。6.腹部:柔軟、平坦。7.四肢:下肢無按凹水腫。特殊檢查:1.杜卜勒及超音波心圖:(1995-10-18)左心室末期舒張直徑(LVEDD):42㎜,左心室末期收縮直徑(LVESD):31㎜,左心室射出分率(EF):55﹪。2.心電圖:(1998-7-10)心房早期收縮、左心房擴大,V1-V4導程ST節段上昇。3.胸腔超音波:(1998-7-23)左側肋膜積水併實質改變。4.杜卜勒及超音波心圖:(1998-7-27)左心室末期舒張直徑(LVEDD):54㎜,左心室末期收縮直徑(LVESD):47㎜,左心室射出分率(EF):27﹪。5.杜卜勒及超音波心圖:(1998-8-18)左心室末期舒張直徑(LVEDD):56㎜,左心室末期收縮直徑(LVESD):52㎜,左心室射出分率(EF):13﹪。6.核醫攝影檢查:(1998-8-20)前側中隔與心尖段梗塞,下段梗塞併缺血。
 
診斷:中醫:心衰(心腎陽虛,脾土虧虛,痰濕挾瘀阻滯)。
西醫:1.心臟衰竭。2.慢性阻塞性肺病。3.慢性腎功能不全。4.陳舊性心肌梗塞。
治則:溫陽健脾,納氣平喘,肅肺化痰。
處方:附子二錢、山茱萸五錢、太子參四錢、黃耆四錢、白朮四錢、
   茯苓三錢、山藥四錢、丹參三錢、栝蔞實三錢、紫苑三錢、款冬花三錢,七
帖。 
方中以附子溫陽祛寒、山茱萸收斂元氣、固虛脫為君,黃耆、太子參益氣固脫生津,白朮、山藥、茯苓健脾利濕為臣,佐以丹參活血、養血,栝蔞實寬胸散結,再輔以紫苑、款冬花降氣平喘止咳,共奏溫陽健脾、納氣、平喘、肅肺化痰之功。
治療經過:1998-9-10上方服7劑以後,咳喘略減,便稀改善,但仍食慾不振、舌紅苔黃、脈沈弱,遂於前方加入薑半夏三錢、薤白二錢、黨參四錢、山楂三錢、雞內金三錢、鹿角膠三錢,取「金匱」治胸痺方意,用半夏、栝蔞、薤白以通陽開庳;黨參益氣健脾;山楂、雞內金開脾胃;鹿角膠溫補腎陽。1998-9-17上方服七劑以後,喘咳氣短悉減,睡眠好轉,食慾增加,溲量亦增加,以後續服前方二十八帖,病患體重自服藥後增加9公斤,嘗言:「若無中醫之治療,此命休矣。」以後均以科學中藥生脈散合真武湯收功。
 
討  論
 
第一例患者雖無風濕熱病史,卻偶有感冒病史,因而本病之中醫病因病理與外邪之侵襲有關。蓋因外邪久稽經脈,內含於心,耗傷心氣營陰,血不養心則心神失寧,出現心悸不安;心氣(陽)虛虧,不能鼓動血脈,血行失暢,甚則瘀血內留,可見唇紫、頸靜脈怒張、脈沉細結代等證侯。中醫認為心主血、肺主氣,心肺同居上焦、息息相關。心氣虛損可累及於肺,則上焦氣陽不足,水濕運化失常,以致水氣凌心而見心悸、氣喘、短氣、胸悶、咳嗽、甚至倚息不得臥。且因肺虛,衛外之力不固,易罹外邪,常犯感冒,心悸氣喘等症加重。
第二例患者年高體弱多病,此時處在腎氣漸虛之時,腎陽為臟腑功能活動的根本,腎陽不但可助心陽,又可助脾陽對水穀之精微和津液的運化,心陽失去腎陽之溫煦,則致心陽不足,血流失宣,脾陽失去腎陽之溫煦,久而形成脾陽虛,脾陽虛則運化失司,痰濁內生,阻塞心脈,即發生心絞痛。分析患者心悸氣短,動則加劇,面色晦暗,精神萎靡,尿少,苔白,脈沉弱等證候,是心腎陽虛的表現。又有納呆胸悶,舌體胖大苔白膩,大便稍稀,痰多色白等證候,乃心陽衰微而脾土虧虛以致濕濁內蘊,痰阻氣滯,進一步導致胸陽不運,血脈失暢。腎陽虛衰,水無所主,水氣上逆,上凌心肺致使宣降失常,故見胸悶胸痛;肺氣上逆,則作喘作咳。
因此二例治療均以補虛為主,合用活血通絡之法。故選用真武湯與生脈散合用為主方以溫補氣陽,兼以育陰寧心,並加用炙甘草湯或山茱萸、黃耆以助長養陰護陽的作用。在扶正補虛基礎上,加用丹參以養血通絡,調和氣血。真武湯與生脈散主要是透過抑制平滑肌細胞膜的鈉、鉀離子及ATP 酵素活性,從而影響鈉離子和鉀離子及鈉離子和鈣離子的交換,使鈣離子內流增多,促使鈣離子的收縮蛋白接觸濃度增加,增強心肌與膈肌收縮力(14),在適當濃度下還可使心輸出量增加。提升心臟指數和射血分值,並能降低體循環阻力、改善周遭循環與心肌代謝(15)。
人參能增加心肌收縮力,降低周邊血管阻力及心肌的耗氧量,改善心肌能量代謝,促進衰竭心肌DNA及蛋白質的合成,增加缺血心肌能源儲備,而且有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物,保護心肌的作用(16)。人參與Digoxin治療心臟衰竭且有協同作用(17)。而麥冬可穩定心肌細胞膜,同時有強心作用(18)。至於五味子則有強心作用,可抑制大白鼠心肌細胞膜ATP 酵素的活性(19)。附子亦含具有較強正性肌力作用之有效成分。由此說明本方確具強心利尿作用。丹參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血液供應,並能提升耐缺氧能力,從而有利於調整心肌的營養與代謝狀態(20)。真武湯原方組合是最佳配伍,能顯著提升心衰的心肌收縮力,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氧供應.促進血液循環,而對心肌耗氧量和傳導系統無明顯影響(21).綜觀二例治法符合中醫整體治療觀的精神,因而取得比較滿意的療效,無論從臨床表現或心功能檢測,均證實本治療發揮了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此外,本治法與方藥實質上類似現代醫學療法,發揮了很多方面協同調整心功能的作用,但不易發生毒性反應。
 
結   語
 
以上二例病人,有青年和老年,有不同原因引起的心衰,臨床表現也各有異同,中醫辨證有心氣營陰兩虛為主,亦有心脾腎陽虛為主。治療則以溫陽益氣水為主,兼用其它方法。方藥製劑有科學中藥,也有飲片。既有原則性,亦有靈活性。對代償期心功能不全者,可以主用中醫藥治療,對失代償期心功能不全者,可以中醫治療與西藥強心劑和/或利尿劑等同用,但西藥每日用量可小於一般用量;對嚴重難治而易於發生毛地黃中毒之心功能不全者,可在中醫治療與西藥利尿劑和/或血管擴張劑合用基礎上,或Digoxin口服,而取得進一步的病情改善。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臟衰竭是一條值得探索的途徑。中醫辨治心衰的治法方藥已經略備端倪,謹陳如上,請同道指正。
 
參 考 文 獻


1. McMurray J, McDonagh T , Morrisom CE,Dargie HJ.Trends in hospitalization for heart failure in    
 Scotlasnd 1980 –1990.Eur Heart j 1993;14:1158-62.
2. Braunwald E:Heart failure.In Isselbacher  kJ et al:( Eds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13th ed .New York,Mc Gram-Hill,1994,pp998-1009.
3. Denolin H,Kuhn H,Krayenbuehl HP,Loogen F,Reale A. The definition of heart failure.Eur Heart J
 1983;4:445-6 and correspondence 446-7.
4. Channer KS ,McLean KA ,Lawson-mathew P,Richardson M. Combination diuretic treatment in
 severe heart failure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ail .Br Heart J 1994;71:146-50 .
5. The RALES,Investigators.Effectiveness of spironolactone added to an angiontensin –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nd a loop diuretic for severe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the Randomized
 Aldactone Evaluation Study〔RALES〕).Am J Cardiol 1996;78:902-907.
6. Lechat P,Jaillon P,Fontaine ML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beta blockade in heart failure:The Cardiac
 Insufficiency Bisoprolol Study (CIBIS ) .Circulation 1994;90:1765-73.
7. Packer M,Bristow MR ,Cohn JN el al .for the Carvedilol Heart Failure Study Group.The effect of
 carvedilol o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N Engl J Med 1996;334:
 1349-55.
8. Packer M,et al.:Effect of oral milrinone on mortality in severe chronic heart failure. N Engl J Med
 1991;325(21):1468.
9. 黃帝素問:逆調論篇第三十四.新校本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5;
 pp.385-386.
10. 徐潤:實用中醫內診急症學,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p.186.
11. 呂光榮:中醫心病證治,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78;p.98.
12. 丁有欽等:強心煎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  新中醫 1991;(4);25.
13. 任繼學:心衰辨治。中醫藥學報,1985;(1):43.
14. 盧安等:生脈散注射液的心血管藥理作用及對心肌梗塞的治療效應。陜西中醫。1998;
 (11):524。
15. 金光橋、段生福、牛汝輯等。參麥注射液及其配伍對慢性缺氧鼠血氣及血流動力學的影
 響.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 1995;15(3):162-64.
16. 丁大植、沈鐵寬、崔銀澤等。紅參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療效及其作用機理的研究.中國中
 西醫結合雜誌 1995;15(6):325-27.
17. 王富軍等.參麥注射液與地高辛聯合治療充血性心衰竭.臨床薈萃.1995;10(14):665.
18. 柳志紅、程顯聲、張朝陽等. 參麥注射液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中國中西醫結合
  雜誌 1998;18(4):212-13.
19. 徐如堂.生脈散臨床應用進展概況.實用中西醫結合雜誌. 1995;8(7):420-21.
20. 韓文忠.參麥耆苓丹參散治療慢性心力衰竭48例療效觀察.中國醫學文摘.1997;21(1):7.
21. 曹陽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左心衰107例.南京中醫大學學報.1997;13(2):106-07.

 
 
 
諮詢專線:886-2-2826-4071#310 ∣ 傳真:886-2-2823-4326 ∣ 郵政劃撥帳號:19122421 ∣ eMail:ctmd0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