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立 夫 先 生

陳立夫先生簡介

  民前十二年(西元一九00年)立夫先生誕生於浙江吳興,古稱湖州,盛產蠶絲綢緞,粽子、羽毛扇與毛筆更是遠近馳名。該地介於杭州與嘉興之間,山明水秀,風光宜人。

  先生少時就讀於吳興縣私墊,所習及中國經書。民國二年考入南洋路礦學校中學部。學業成績為全班之冠,畢業時獲第一名。當時因家貧,無力升大學。乃向義父借得銀元二元,投考天津國立北洋大學。該校採礦、冶金、土金等科在國內夙負盛名。放榜時在眾多考生中以第五名高分錄取。不意遭其尊翁痛責,以事先生未向父母稟報而向人借錢也。

  天下父母對子女之愛出自本性,在責備之餘,其尊翁終於拿出僅有之積蓄銀元二十五元,加上親友資助,湊足銀元四十元,在上海買一船票,睡在甲板上,冒著刺骨寒風大浪,在浩瀚大海中航向遙遠的北方大港──天津。

  抵達目的地後,所有薄銀,除繳納學費外,僅敷半年之膳食費用。屆時因其大哥果夫先生接濟未到,每日僅食饅頭,半飽度日。後為伙食團同學知悉,推選先生為該團團長,准其延緩繳費,窘況得以緩解。此後在暑期中為湖州富翁沈田莘測量其農地五千餘畝,以所得支付學膳等費,乃得完成大學學業。

  畢業後應楊姓親戚之託,充當其不肯讀書寵兒之監護人赴美。先生得以免費在美進入畢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煤礦工程科深造。一年後獲採礦學碩士學位。繼而加入美國礦工會為會員,於畢茲堡附近若干煙煤礦工作,最後赴賓西凡尼亞(Pennsylvania)州史克倫頓(Scranton)馬汶(Marvin)白煤礦充當礦工,在地下四千餘呎煤坑工作。某日一工人向其索取錘子,只找到一隻破錘子給他,不意彼竟口出不遜,說:「這把爛錘子真像你們中國人」。先生聞言氣憤難忍,與之理論,繼而以破錘欲擊對方,發生肢體衝突。工頭聞訊前來排解,先生說明原委,告以「侮辱個人,可不計較,侮辱國家,豈能再忍!」工頭聞之頷首,並告誡眾工人日後不得對中國人無禮!

  民國十四年底礦場罷工,先生乃返國另求發展。抵上海後接到中興煤礦公司之工程師聘書,惟因蔣公數次來電促去黃埔軍校,乃往謁見 蔣公,當被告以「來得正好,余現正需人幫忙,將來會讓你回到本行來」。不料此舉使先生一生未能展其夙願。協助領袖,以救國家,達二十五年之久。

  當時即被 蔣公任命為黃埔軍校校長辦公廳機要秘書。是年秋開始北伐,任北伐軍總司令部機要科科長,後升任為訓練總監部政治訓練處處長,民國十七年任中華民國建設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曾用代工程技術及科學方法替人民解決實業方面困難。浙江長興煤礦與安徽烈山煤礦及上海戚野堰電廠均賴以突破困境,恢復生產。杭江鐵路之計畫,亦由該會促成。

  先生以身許國,北伐各役,參贊戎機,破譯敵軍密碼,使敵方背叛之軍事計畫全被我知,如此奇謀使 蔣公迅速平反,轉危為安,厥功至偉。民國十八年四月由組織部調查科長升任中央黨部秘書長、二十年六月任中央組織部長。民國二十四年奉派與蘇聯商訂互不侵犯條約。因當時我國在國際上頗陷孤立,急需外援,先生曉蘇聯大使以利害,對方終於折服。簽約後,非僅獲得大量軍援,且使日後抗戰無後顧之憂。同年先生奉命與與中共周恩來交涉,促之發表共同抗日之宣言,以示團結禦侮之決心。

  抗日軍興,五個月後,亦即民國二十七年一月,先生由中央組織部長調任教育部長。戰時十餘萬學生由淪陷區跋涉萬里撤至大後方,均一一予以安置。在戰事吃緊之時,供應十餘萬學生食宿與讀書,原非易事。幸賴層峰與財政主管能體察戰爭係暫時性,而教育乃百年大計,抗戰建國須並籌兼顧,經向行政院力爭,允許建立貸金制度,使無數青年學子免於輟學,後來榮獲諾貝爾獎之楊振寧、李政道均為貸金學生。無數參與台灣建設之功臣,大部分是戰時貸金學生。

  教育部長任內,曾訂定戰時教育網領,提高行政效率。並制訂大學課程標準與教師分等及資格審查制度。建立各級師範學校、五年制專科及建教合作制度。此外並編製國定教科書、統一大學招生、全面推動社會教育。使教育工作雖在戰時仍能不斷革新進步,為國家未來培養所需建國人才。

  戰時大後方圖書缺乏,乃設法請得庚款以搜購大後方與淪陷區善本圖書,使免於流散,並藉以充實中央圖書館之藏書。先生在北伐完成後,與其大哥果夫建立亞洲最大之廣播電台──中央廣播電台。並成立無線電台製造廠,使軍中交通工具現代化。復成立彙報與正中書局及國立音樂院。為針對戰時日本對我海岸線之封鎖,倡建滇緬公路,使戰略物資源源不斷輸入大後方。抗戰期間,曾發起組織中美文化協會及中國拉丁美洲文化協會。抗戰後復建立美國加州聖荷西中國文化公園,藉以增進國際文化交流合作。

  抗戰勝利後重返組織部,並被選為立法院副院長。政府遷台,先生向 蔣公建議改造本黨,自身則引咎辭退,並離開政壇,乃前往美國,韜光養晦,以養雞為生。層峰曾擬委以重任,包括:1駐聯合國代表。2駐日大使。3考試院院長。4駐西班牙大使。5駐希臘大使。6巡迴大使,均婉復辭謝。在美期間曾應邀協助哥倫比亞大學韋爾伯教授建立「中國近代史研究組織」。首先採訪先生,以「回憶錄第一章」為藍本,請得福特基金會之資助從事錄音。惜主其事者夏蓮英小姐中途離職後逝世,因此錄音尚未完成定稿,殊可惜也,後來在國內另請人幫忙錄音編寫,始告完成。

  民國五十八年奉召返國,築室山居,不與政務。仍以總統府資政身分襄助文化復興運動。旋當選為孔孟學會理事長。民國五十九年任文復會副會長,先後創立標準行書推行委員會、科學發明獎助委員會、李約瑟氏之中國科學與文明翻譯委員會,著手翻譯李約瑟氏「中國之科學與文明」,使國人了解自然科學並非西方人士所獨創。此外並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史叢書編輯委員會及中西醫合作研究推行委員會。悉心擘劃,貢獻良多。另發起創設中國醫藥抗癌中心、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及主持中西醫合作根治多氯聯苯之實驗,結果良好,受益者為數不少。

  抗戰初期先生任教育部長時,於民國二十八年向政府提議以孔子誕辰為教師節,同時建議以六月六日大禹生日為工程師節,迄今每年舉行。於旅美時繼續編寫完成「四書道貫」,取孔子「吾道一以貫之」之意。民國五十年十月出版,行銷九萬餘冊,有英、日、韓譯本。繼編著「孟子之政治思想」、「孟子之道德倫理思想」及「孔子思想對世界之影響」上下兩冊、「人理學」等書。更從事易經之研究,領悟易經乃萬物生存進化之原理,並主編「易學應用之研究」三輯,加以闡揚,儒學因之而大昌。

  先生自美返國後,仍向 蔣公懇辭官職,惟願受命接長私立中國醫藥學院。於民國六十一年就任第五屆董事長,以實現其振興中醫、中藥之理念。接任之初,適值該校人事動盪,財務困窘之時。乃首先網羅具有聲望,熱心中醫、中藥,且穩健持重人士組成董事會。更延聘專家,加強教師陣容。繼發起募捐運動及爭取政府補助,廣籌財源。進而針對社會需要增設系所。逐步添建教室、籌建台中附設醫院與北港分部及醫院,藉以改進教學與實習。更倡導「中醫現代化」與「中西醫一元化」。並發表「中醫之理論基礎」,以闡明中西醫之不同處及兩者合作之必要。影響所及政府暨醫藥衛生界與社會人士對中醫、中藥之了解因而加深,其支持亦日漸增強!

  先生九十華誕,以數年來鬻字所得,成立財團法人立夫醫藥研究文教基金會,倡議設置「立夫中醫藥學術獎」(中醫、中藥、針灸各一名,每名獎金新台幣六十萬元)用以鼓勵國內外學者從事中醫藥學術高深之研究。經籌備會同仁任勞任怨克服種種困難,終於達成此項目標。

  回顧民國十八年,行政院經衛生部長劉瑞恒之建議,發布「廢除中醫中藥」命令,群情鼎沸。幸經先生與其兄果夫暨張溥泉、譚延愷、胡漢民、陳肇英、朱培德、焦易堂等人轉呈層峰,收回成命。後政府於首都設立「中央國醫館」,焦易堂任館長,公推先生為理事會理事長,因而延續中醫合法地位,以迄醫師法中對中醫有明文規定,使中西醫獲得平等地位,其功誠不可沒。

  以上所述,均係縈縈大者,謹就其生平事蹟略加介紹,使社會人士有所了解。其他細節因限於篇幅,不克一一詳陳。將來其中英文回憶錄分別出版後,可知其詳,古人嘗謂立德、立功、立言為人生之三不朽,先生兼而有之。尤其對我國固有文化之傳承與發揚,其貢獻更無法衡量!

諮詢專線:886-2-2826-4071#310 ∣ 傳真:886-2-2823-4326 ∣ 郵政劃撥帳號:19122421 ∣ eMail:ctmd0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