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處:中國醫藥研究叢刊

出版年度:中華民國10011 29

作  者:謝明村、吳龍源、彭文煌、徐列慶、邱勇嘉

單  位: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

焦慮症及失眠症之中醫臨床常用方劑

謝明村.吳龍源.彭文煌.徐列慶.邱勇嘉

中國醫藥大學 藥學院 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

 

    

 

中醫藉由調整人體臟腑功能,對於焦慮症及失眠症患者,能明確改善睡眠狀況又不引起藥物依賴和醫源性反應而受到患者的歡迎失眠的臨床治療原則是以鎮靜安神、補心寧神、舒肝理氣為主中醫門診治療失眠常用的複方的作用機轉以鎮靜、安神、補心安神、舒肝理氣為主要功效。本文可提供臨床中醫師在治療失眠的一個選擇。對於提昇中醫醫療品質應是正面的,中醫臨床方藥對於失眠患者也能提供一項有效的選擇。

 

關鍵詞焦慮症失眠症辨證論治

 


 

   

 

 失眠是由於心神失養而引起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徵的病證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或深度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與精力醒後神疲乏力頭暈頭痛心悸健忘及心神不寧等⑴⑵。失眠是臨床常見病症之一雖不屬於危重疾病但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及生活品質。且長期失眠者會產生對安眠藥物的依賴而長期服用安眠藥物又可引起醫源性病症中醫藥通過調整人體臟腑功能能明確改善睡眠狀況又不引起藥物依賴和醫源性反應而受到患者的歡迎

焦慮和失眠是人類普遍存在的一種困擾,每個人多少都有過親身經歷。因金融海嘯,受失業、放無薪假之苦;地震水災,受家園破碎、生離死別之慘。致內心煩躁、焦慮、不安與失眠,求診中西醫患者有增加之趨勢。

中醫並無焦慮症之名,從臨床症狀看,屬於情志病範疇,其病因與心悸驚悸怔忡不寐等病有關。心悸,是指患者自覺心臟跳動,心慌不安,它包括驚悸和怔忡。因驚而悸者謂之驚悸,多屬陣發,發病與情緒有關,時作時止,病情輕。怔忡即無所觸動而悸者,發作無時,持續不已,病情重。驚悸日久可發展為怔忡。不寐是指經常性失眠之病證。

對焦慮症病因病機,各醫家基本上已達到共識:即認為焦慮主要與外界環境刺激,七情內傷和個體遺傳因素有關。是心脾肝腎功能失調、氣血失和、邪擾心肺、氣陰受損、神不內守、鬱而化熱,而出現焦慮症⑷⑸

本文就焦慮症及失眠症之中醫臨床常用方劑加以論述所論述引用之方劑排行數字係指中醫臨床使用頻率之排行

 

   

 

一、焦慮症之辨證論治

1.肝鬱血虛

善恐,緊張,胸脇脹滿,虛煩易怒

治則:養血舒肝,理氣,寧神

方用:加味逍遙散(排行1)

2.心神不寧

善恐易驚,坐臥不安,膽怯心悸,盜汗,多夢易於驚醒,咽乾口燥,

  舌紅。

治則:養心安神,鎮驚定志

方用:酸棗仁湯(排行23)

3.心膽氣虛

脾胃虛弱,濕聚成痰,痰熱交熾,炎擾心神,緊張不安,坐臥不寧,氣短,面色蒼白。

治則:益氣,健脾,溫膽,化痰。

方用:香砂六君子湯(排行15)合溫膽湯(排行49)

4.痰火擾心

膽胃不和,痰濁內擾,驚恐不安,性急多言,狂躁,頭昏,頭痛,口

  苦,舌紅。

治則:清心豁痰

  方用:黃連溫膽湯(六因條辨) :即原方去大棗加黃連而成。具有清

   熱化痰之功。用治痰熱內擾,失眠,焦慮,心煩,口苦。

5.心火旺盛

善驚意亂,焦慮,口舌生瘡,口渴欲冷飲。

治則:清心瀉火

方用:導赤散(排行126)加黃連、酸棗仁。

 

二、失眠症之病因病機

失眠,中醫古稱不寐、不得臥。是一種經常不得入眠的病症。內經:不得眠、不得臥。難經:不寐。輕者時眠時醒,眠而不深或不穩。重者常不能眠或整夜無法入眠。失眠症多兼具有頭暈、頭痛、心悸、健忘、精神異常等症。不寐的病因主要是思慮勞倦太過,暴受驚恐,久病體虛或是飲食不節所致。不寐的病機主要是由於氣血、陰陽失和,臟腑功能失調以致心神被擾,神不守舍而不得安寐。

情志不遂,肝氣鬱結,鬱而化火,邪火擾動心神,神不得安而致不寐。心膽虛怯或暴受驚駭,虛煩不寐。思慮勞倦太過,損傷心脾,血液虧耗,不能養心,致心神不安,故產生失眠。

膽胃不和,痰熱內擾,痰濁宿食壅遏於中,積而生熱,痰熱擾心,致胸悶心煩不寐。(註:痰飲:稠濁者為痰;清稀者為飲)飲食不節,宿食停滯,胃腸損傷,致胃氣不和,故臥不得安。

 

三、失眠症之辨證論治

1.肝鬱化火

性情急躁易怒,惱怒鬱悶,肝氣橫逆,氣鬱化火,上擾心神,不寐。

肝膽經實火,濕熱,脇痛,口乾而苦,多夢,

目赤耳鳴,小便淋濁。

治則:清肝瀉火,鎮心安神。

方用:龍膽瀉肝湯(排行12)

2.心膽氣虛

膽怯心悸,盜汗,多夢易於驚醒,氣短倦怠,虛勞虛煩不得眠。 

心悸,盜汗,頭目眩暈,咽乾口燥,舌紅。

治則:養心安神,鎮驚定志。

方用:酸棗仁湯(排行23)

3.心脾兩虛

心脾兩虛,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氣血不足。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盜汗虛熱,四肢倦怠,食慾不振,面色少華,

  舌質淡。

治則:補益心脾,養心安神。

方用:歸脾湯(排行32)

4.痰熱擾心:

大病之後,脾胃虛弱,脾虛則健運無力,濕聚成痰,痰熱交熾,熱擾

心神。

膽胃不和,痰濁內擾,口苦嘔涎,胸脘痞悶,舌苔黃膩,不眠。

治則:清熱化痰。

方用:溫膽湯(排行49)

5.胃中不和:

因飲食不節,食滯不消,故脘悶噯氣,腹脹不舒,擾亂心神,

  故失眠。

飲食內傷,令人惡食者,噁心嘔吐,脘腹脹滿,噯腐吞酸,

  大便泄瀉。胃不和則臥不安。

治則:消食導滯,和胃健脾。

方用:保和丸(排行57)

 

四、  安神劑

什麼樣才算失眠? 或許曾有很多人向你訴說失眠之苦。或許你也曾被失眠所擾。但事實上,有若干失眠者並非真正失眠。失眠之條件1.晚上睡眠情形不佳2.熄燈後30分鐘內無法入睡  (難以入睡型失眠)3.半夜醒來超過30分鐘,未能再入睡 (難持續沉睡型失眠)4.早晨很早醒來後,無法再入睡 (早醒型失眠)5.白天出現疲勞,頭昏,昏昏欲睡,精神不能集中。

治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劑統稱為安神劑。清以前方書,大多不設安神一章。此類方劑常置於:醫方集解:天王補心丹列於補養之劑中。成方便讀:酸棗仁湯列於和解之劑中。和劑局方:加味逍遙散列於和解之劑中。

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療神志不寧的方劑。實證宜重鎮安神劑;虛證宜滋養安神劑

1.重鎮安神劑

適用於心肝陽亢,火熱擾心。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即小柴胡湯去黃芩、甘草,加龍骨….為和解劑,

  和解少陽、通陽瀉熱、鎮靜安神之功。

2.滋養安神劑適用於陰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

酸棗仁湯(排行23):酸棗仁、知母、茯苓、川芎。主治虛勞、虛煩不得眠。

  補陰劑。神經性失眠加甘麥大棗湯。

甘麥大棗湯、甘草、小麥、大棗,主治養心安神。

3.滋養安神劑

天王補心丹(排行30):酸棗仁、柏子仁、天門冬、人參、丹參、五味子 

  主治陰血虧虛,心神失養,口舌生瘡,舌紅少苔,補陰劑。    

 

五、常用方劑總結

1. 加味逍遙散 (校注婦人良方)

又名丹梔逍遙散,八味逍遙散。乃逍遙散(和劑局方)加丹皮,梔子而成。

組成:柴胡、當歸、茯苓、白芍、白朮各3 g、甘草1.5 g、丹皮、梔子

3 g

為和解劑:和解少陽劑:小柴胡湯

和解少陽劑:小柴胡湯

  調和肝脾劑:加味逍遙散

  調和腸胃劑:半夏瀉心湯

適用於肝脾失調,情志抑鬱,胸悶不舒,善恐,緊張,虛煩易怒。

主治:肝鬱血虛型焦慮症。煩躁易怒,頭痛目澀,更年期障礙,自律神經

失調,焦慮,不眠, 月經不順,尿道炎,濕疹。

用於常用治療病毒性肝炎,及慢性肝病為第一名方劑(8)

2.    龍膽瀉肝湯(醫方集解引和劑局方)

為清熱劑原書無用法用量

組成:龍膽草(酒炒)6 g 、黃芩()9 g 、梔子(酒炒)9 g 、澤瀉12 g

木通6 g 、車前子()9 g、當歸(酒洗) 3 g、生地黃(酒炒) 6 g

柴胡6 g 、生甘草3 g 。水煎服,一日一劑,分2~3次服。

清熱解毒劑:黃連解毒湯清臟腑熱劑:龍膽瀉肝湯清瀉胃腸熱劑:

葛根黃芩黃連湯

適用於清肝膽實火,利下焦實熱。

主治:肝鬱化火型失眠症。肝氣橫逆,氣鬱化火,肝膽經實火,濕熱脇痛,

口乾而苦,目赤耳鳴,小便淋濁,陰癢陰痛,膀胱炎,尿道炎,帶下。

用於常用治療病毒性肝炎第五名方劑,治療慢性肝病為第二名方劑(引用

文獻同上)

辨證以上肝膽實火、濕熱為主,可治各科疾病(內、外、婦、皮膚…)達五

十餘種之多。

使用注意:本方藥性苦寒,易傷脾胃,不宜多服,脾胃虛弱者慎用。

有位患者為了積極補肝、養肝、顧肝,自民國80年起,連續服用龍膽瀉

肝湯12年之久,卻引發腎病變而不自知。

3.    酸棗仁湯(金匱要略)

組成:酸棗仁20 g、甘草3 g、知母6 g、茯苓6 g、川芎6 g

為安神劑重鎮安神劑:硃砂安神丸滋養安神劑:酸棗仁湯

適用於膽怯心悸,盜汗、虛勞虛煩不得眠。

主治:心膽氣虛型失眠症。 心悸,盜汗,咽乾口燥,舌紅,虛煩不寐。

本草綱目:熟用療膽虛不得眠‥‥,生用療膽熱好眠。但依臨床及藥理研

究兩者對失眠症同樣有效,惟酸棗仁宜微炒。

4.    歸脾湯(濟生方)

本方原出宋.嚴用和濟生方,但方中無當歸、遠志。至明.薛立齋為加強養血寧神之效,將此二藥補入。

本方原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怔忡之證。元.危亦林世醫得效方,增加治療脾不統血而妄行之吐血、下血。

清.汪昂醫方集解,更增加治療驚悸、盜汗,食少,婦人經帶等證。

組成:黃耆12 g、人參9 g、白朮9 g、茯苓12 g、酸棗仁 12g、木香 6g、龍眼肉 12 g、甘草4 g、當歸9 g、遠志3 g

為補益劑補氣劑:補中益氣湯補血劑:歸脾湯氣血雙補劑:十全大補湯補陰劑:六味地黃丸補陽劑:右歸丸

適用於心脾兩虛之證主治:心脾兩虛失眠症。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盜汗虛熱,四肢倦怠,食慾不振,面色少華,婦人經帶,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功能性子宮出血。

5.    溫膽湯(三因方)

本方原出自陳無擇的三因極病證方論。

本方是從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二之溫膽湯衍化而來;其方較本方(三因方)少茯苓、大棗,而生薑用四兩,餘與本方用量相同,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

後世醫家減生薑用量而治痰熱,故名溫膽,實則清膽。故本方有治痰熱,胃病和失眠等療效。

組成:半夏、竹茹、枳實各6 g、陳皮9 g 、炙甘草3 g、茯苓5 g、生薑

       5片、大棗2

為祛痰劑燥濕化痰劑:溫膽湯

本方組成含有二陳湯,加竹茹、枳實,則非單純之燥濕化痰之劑,竹茹為甘寒之品,長於清熱除煩,尤其清膽熱,枳實行氣化痰。故本方以清膽和胃化痰及治痰熱擾心為其特長。

二陳湯:半夏、陳皮各15g、茯苓9g、炙甘草5g

甲、功效:燥濕化痰

乙、適用於理氣化痰,調和膽胃,不眠。

丙、主治:痰火擾心型焦慮症(黃連溫膽湯)

丁、主治:痰熱擾心型失眠症

戊、本方有清熱化痰之功,大病之後,脾胃虛弱,膽胃不和,痰熱交熾,

    熱擾心神,或嘔吐呃逆,以及驚悸,不眠。

6.    保和丸(丹溪心法)

凡食積傷於飲食,故令惡食,諸方以厲藥攻之,是傷而復傷也。但本方藥味平良,補劑之例也,故曰保和。為消導劑,消導劑與瀉下劑均有消除體內有形實邪,攻逐積滯作用,但在臨床上有所區別。

瀉下劑用於病勢較急,多屬攻逐之劑(大承氣湯)消導劑用於病勢較緩,多屬漸消緩化之劑。

組成 :山楂300 g、神麯100 g、半夏()100 g、茯苓100 g、陳皮50 g

連翹50 g、萊服子()50 g、山藥研細粉,水泛為丸。

為消導劑

因具有消食導滯,和胃化積作用,治療食積不化,飲食內停的方劑,稱為消導劑。

適用於一切積食停滯較輕,正氣不足之證

主治:胃中不和型失眠症

飲食內傷,令人惡食者,噁心嘔吐,脘腹脹滿,噯腐吞酸,大便泄瀉,胃不和臥不安。

 

   

 

焦慮與失眠之治療

一、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二、保持運動習慣,如太極拳、瑜珈、羽毛球等

三、減少刺激性食物的攝取

四、保持愉快的心情

五、欣賞美麗的風景事務

 

 

參考文獻

 

  1. 李軍體,劉明潤,計磊:睡眠障礙的病因病機。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 1997, 3(增刊下): 22-23.
  2. 林明寶彭旦明趙詩雲張瑾楠:中藥治療失眠的研究進展。實用臨床醫學 2004, (2)135-136 .
  3. 範亮:失眠及臨床藥物治療。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 2006, 1:35-37.
  4. 賀敏袁嘉麗中醫藥治療焦慮症的臨床研究進展遼寧中醫雜誌 200633:249-250
  5. 張學斌李志孝焦慮症的中醫辨證分型治療陝西中醫函授20015:13-14
  6. 馬建中等  中醫內科學  正中書局  1986
  7. 吳龍源,賴慧真,吳文碩,蔡淑鈴,張照敏,蔡美霞,吳秀惠,楊萬清,彭文煌:中醫門診肝病患者中藥製劑用藥頻率與形態分析。中醫藥雜誌 2009 20(1,2): 21-33.
  8. 謝明村等  方劑學  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 1999
諮詢專線:886-2-2826-4071#310 ∣ 傳真:886-2-2823-4326 ∣ 郵政劃撥帳號:19122421 ∣ eMail:ctmd0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