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處:中國醫藥研究叢刊

出版年度:中華民國10011 29

作  者:許惠菁、蔡金川

單  位: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

 

現代婦女所遭遇身心困境之中醫證治

 

 許惠菁1   蔡金川1,2

1.義大醫院‧中醫部

2.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

 

   

 

過去的醫學界,對婦女健康著重在生育繁殖等議題上。然而,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大七歲左右。女性的一生,除了青春期時要面對巨大的身體形象與心理變化,到了適婚年齡,未婚或選擇單身者,需適應與傳統女性社會形象有落差的生活方式;已婚者結婚生子後,面對工作職場,亦扮演家庭主要照顧者的角色。到了更年期,要如何活得好、活得久亦是醫學需要挑戰的課題。本文試就中醫「天人合一」的觀點,探討婦女在現代化社會所遭遇之身心困境,除了討論現代醫學的觀點與治療,亦就其相對應之中醫證治加以闡述。

 

關鍵詞: 婦女,身心困境,憂鬱,中醫證治

                 

 

 

 

 

 

 

 

 

 

 

 

   

 

詩經‧周南篇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過去的醫學界,對婦女健康著重在生育繁殖等議題上。然而,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大七歲左右,而且除了工作職場,女性亦扮演家庭主要照顧者的角色。為了能夠活得久,也活得好,除了現代醫學的照護,不妨也善用老祖宗的智慧,從中醫找到守護女性的瑰寶。

兩千多年前的醫著黃帝內經已有婦女解剖、生理、診斷、婦科疾病等的描述。而仲景的金匱要略也有「婦人姙娠」、「婦人產後」與「婦人雜病」三篇。至十三至十四世紀中葉的金元時代,其中劉完素(河間)研究五運六氣學說,應用<素問至真要大論‧病機十九條>,認為火熱之邪是導致各種證候的主要原因;謂之「六氣皆從火化」;即重視情志與病變的關係,認為五志過極皆為熱盛,及六欲七情所傷主屬火熱。故<<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有云:「女子不月,先瀉心火,血自下也」。「婦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間,皆屬少陰;天癸既行,皆從厥陰論治;天癸已絕,乃屬太陰經也」。這是後世治少女著重腎經,中年婦女著重肝經,絕經期婦女著重脾經論治的依據

                       

   

 

一、青少女不再純著重腎經,而是脾、腎經併重

1.現代醫學病因診斷與治療:

青少年介於兒童與成人之間,一般指 10—21 歲左右。青少年通常可分為三個階段:青少年早期 (10—13 ),青少年中期(14—16 ),及青少年晚期(17—21 )。青少年早期會開始厭倦家長的照護,而傾向重視朋友勝過家庭。青少年中期開始進入各種形式的性別議題探索,並且開始出現一群異性朋友;青少年晚期對個人的生涯規劃,開始有了較明確的看法,並且有個別的朋友,符合了親密關係發展的過程。而對於青少女的生理發展,可用 Tanner 量表來評估發育是否遲緩。初經來潮之後,青少女平均還會長 7.5 公分左右,其他的身體發育會持續4.5 年左右。均衡的營養在青少女尤其重要。然而青少年經常外食且飲食習慣不佳,不但普遍有攝取碳水化合物、脂肪、糖分過高等垃圾食物的習慣,同時也被發現蔬果攝取不足。甚至有許多青少女因為過度重視身材,進而演化為厭食症或暴食症,進而影響第二性徵的生長與身心健康

因此,這個時期的飲食障礙症,包括飲食形態異常、對身體的形象觀感改變、體重和內分泌的變化等,在治療上比成人更為複雜。理論上「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的安全性高,然而長期使用此類抗鬱劑也會引發其他疑慮,例如惡化認知功能、性功能障礙(即使在不惡化認知功能的情況之下),原本欲治療的神經性暴食症,卻在加強抑制食欲的作用之下,變成神經性厭食症。所以結合營養諮詢、藥物與認知行為療法多管齊下是必要的。

 

2.中醫證治與方藥

黃帝內經有云:「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衝任流通,經血漸盈,應時而下」。其中衝脈隸屬陽明,即脾胃與衝任有密切的關係;養肝腎、健脾胃是益衝任之源,源盛則流自暢。但據一些醫籍所載及一些醫家所論,則認為衝任有專藥。如《得配本草》所附奇經藥考”,記載了專入衝任督帶脈的藥物。傅青主亦有“巴戟、白果以通任脈,扁豆、山藥、蓮子以益衝脈”的說法。,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更記載了許多運用奇經學說治療婦科疾病的案例,與一般補脾補肝腎之劑不同。於是乎入衝任的藥物能直達衝任,治肝腎不等於治衝任,故青少女之中醫證治,除了著重腎經加強發育,脾、腎經併重是必要的。

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故人以胃氣為本,如果飲食不節,(可能是吃得太多、吃得太少或吃得不均衡),導致脾胃受傷,就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而產生疾病。正常人飲食會有「飽食中樞」節制其飲食;但是厭食或暴食的患者無法理性地選擇食物種類與控制食欲;若應用中醫原理:「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此類神經性飲食障礙者,症多見驚悸、膽怯、胸脅苦滿、嘔吐不止、鬱鬱微煩、心下痞硬、便秘或脅熱下利等少陽陽明合病病證。若暴食者,可用大柴胡湯治療。若證見過度執著於體重與身體的形象,過度節食或是少量進時之後出現過度清除的現象(例如催吐或使用瀉劑);此時不僅脾胃虛弱,營化無權,同時證見體倦無力、面色萎黃、便溏腹瀉、舌苔白膩、脈虛等。方可以參苓白朮散化裁,除了補中健脾并桔梗引藥上行,助肺金布精灑陳使全身受益,亦可加入山藥、芡實、蓮子溫補腎命門以補先天之本也。

此外,青少女亦當注重其腎經之發育,把握黃金生長期以符合 Tanner量表的生長曲線。現代少女的營養不患貧而患不均,若因此而引起月經先後不定期,治療上除了補益肝腎之外,亦當注重疏利肝腎之氣的重要性,例如在補益肝腎的藥中加入柴胡、荊芥、茯苓,方如傅青主女科之定經湯

 

二、中年(育齡期)婦除了著重肝經,亦當實脾

1.現代醫學病因診斷與治療:

   就育齡期女性而言,壓力的來源包括財務狀態,害怕失去工作,懷孕生子,如何在工作與家庭中尋求平衡,職場的性別歧視等等。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女性罹患憂鬱症為男性的兩倍,當女性遭遇壓力時,有將之「內化」的傾向而引起嚴重的憂鬱症。不論是生活事件的誘發,或是突然的荷爾蒙的改變,所造成的憂鬱症,將在腦部造成某些病變。

 

2.中醫證治與方藥

    金匱要略有云:「夫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脾氣主升,使水榖之精氣上輸心肺而散布週身。且脾胃同為水榖之海,為後天之本。這說明了生命裡的喜怒哀樂起起伏伏,還是要落實到每天的穿衣吃飯,把這些民生問題都料理妥當,井然有序地過生活,才能減少以上所述育齡期婦女的壓力,實踐人生的真締。

   蓋脾主生血又主統血,心主血而藏神,今脾氣虛弱,血生無源,肝血不足而心血失養,故心神不寧、驚悸失眠、健忘體倦、月經失調。故若因思慮傷脾者,治療宜健脾疏肝甚至養心一步一步達成,以符合前述<<金匱>>之旨意,方如歸脾湯。然婦人情志多抑鬱怒 (也就是之前所說的「內化作用」)。故以歸脾湯實脾之後,若仍見脾經鬱火宜加味柴胡梔子,若怒傷肝血則宜加味逍遙散,若證見肝血虛熱則宜四物湯加柴胡、丹皮、梔子

 

三、絕經期婦女不只著重脾經,而是肝、脾、腎經均不偏廢

1.現代醫學病因診斷與治療:

國際婦產科聯盟對於更年期的定義:絕經前2—5 年,絕經後6—8 年。一般而言,女性月經以不規則、逐漸減少的方式來停經。也就是說,婦女在停經前後會歷經 5—10年身體及荷爾蒙的變化。國內女性平均停經年齡約為 49.5歲。對於停經後的婦女,醫療的目的在於保持其行動自如,減少慢性病帶來的後遺症,降低焦慮與憂慮,以及提升其生活品質。

自從WHI研究報告陸續發表,以實證醫學的角度發現荷爾蒙療法的壞處多於好處;更年期(絕經期)婦女照護「個人化」已是未來的新方向。在飲食上,應多攝取高鈣、低脂、豆類(富含植物性荷爾蒙)的食物,包括小魚乾、牛奶、海帶、黑豆、深綠色蔬菜、香菇、芝麻……等等。同時保持心情愉快以及理想體重(BMI<24)。每年定期接受生化、乳房、子宮頸抹片以及骨質檢查。

 

2.中醫證治與方藥

黃帝內經亦記載:「女子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在黃帝內經成書的年代,女性到了四十九歲左右,腎氣漸衰,衝任二脈的作用逐漸衰退,天癸這種物質逐漸消失,以致月經停止,而沒有姙娠的可能。然而,時至二十一世紀的今日,「更年期」代表著婦女生育責任已經盡了,小孩逐漸長大成人,且經濟基礎較為穩固。現代社會與明朝中期江南經濟富裕繁榮的情況類似,因此當時的醫家薛己的治病思想頗能佐為今世參照。在薛氏醫案中,以八味丸補火生土,用補中益氣湯培養中宮的案例很多 。然薛己治病務求其本;對於腎命門火衰的脾腎虛寒證,採用益火生土之法。故針對更年期婦女之衝任虛損,也就是絕經前2—5年更年期過渡過程的種種不適與情緒障礙,例如月水不調,治宜調補肝血,以四物湯為主;或症見不思飲食,胸脘痞悶,治宜溫補脾胃,以六君子湯為主。到了絕經後6—8年,治則以滋補腎命門之六味丸、八味丸為主。故更年期婦女因陰虛火旺而致之骨蒸勞熱、虛煩盜汗、腰脊痠痛、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等,應用六味丸、八味丸有一定的效果。

 

   

 

    以陰陽五行為主的中國醫學,長久以來守護著人民的健康。然而,時至分子生物學興盛的今日,如何結合現代醫學與傳統陰陽五行,以補強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概念中,忽視分析基本元素的缺失,實為我輩中醫戮力之處。

 本文以金元時期劉河間「六氣皆從火化」、「婦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間,皆屬少陰;天癸既行,皆從厥陰論治;天癸已絕,乃屬太陰經也」為出發點,提出:「青少女不再純著重腎經,而是脾、腎經併重」、「中年(育齡期)婦除了著重肝經,亦當實脾:」、「絕經期婦女不只著重脾經,而是肝、脾、腎經均不偏廢」。

 


 

參考文獻

 

1. 吳晉祥、程劭儀等:女性之預防性健康照護。預防醫學。台北,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2008;381-399,,

2. 陳立德、陳榮洲等:中醫婦科學術理論的源流和發展,中醫婦科學。台中,弘祥出版社: 2003;2-9

3. 劉士愷、林立寧、李明濱:飲食障礙症的精神藥物治療。北市醫學雜誌。2004;1(2):126-133

4. 陳立德、陳榮洲等:月經病;月經先後不定期。中醫婦科學。2003;5(1):48-59

台中,弘祥出版社。

5. 陳榮洲編著: 崩漏門。婦科心法。台中,弘祥出版社。1998;4(1):46-54

6. 裘沛然、丁光迪等:薛己。中醫各家學說。台北,知音出版社。1994;292-307

  

 

 

諮詢專線:886-2-2826-4071#310 ∣ 傳真:886-2-2823-4326 ∣ 郵政劃撥帳號:19122421 ∣ eMail:ctmd0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