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演進,現代人越來越注重身材,尤其這一陣子,從歲末尾牙、過年闔家團圓飯、到春酒,餐餐大魚大肉,相信許多人不管是身體還是心靈都有龐大的負擔,美食當前擋不住誘惑,又怕吃了體重狂飆。在這裡提供大家一些飲食常識。
    中醫對於飲食的認知上,仍然強調傳統東方哲學中「中庸」的精神,也就是不偏不倚,一切以適中適量為原則。在生理方面,中醫認為人有先天之本及後天之本,先天之本在腎,指的是人受胎時秉受自父母的生命本源;而後天之本在脾,也就是飲食進入到人體,首先透過脾胃的作用,轉化為精微、營養物質,接著這些營養物質佈散到全身、滋養身體各個部位,特別作為五臟六腑的功能物質基礎,同時還可以補充先天之本,因此歷代有許多著名的醫家非常強調「脾胃」的重要性。至於脾胃功能要好,除了飲食上營養要足夠外,還必須要「飲食有度」,也就是不能暴飲暴食、不要有所偏嗜,否則吃太多不但不消化,還會形成積滯、損傷脾胃,也就是過猶不及的道理。
    簡單來說一方面整體分量不能吃太多、超過人體負荷,一方面食物的種類要均衡、不能挑食。中醫對於飲食的認知中,每種食物都有他的「性」跟「味」,有寒、熱、溫、涼的屬性,也有各自的酸、苦、甘、辛、鹹等味道,這些特殊的性味暗示者它們進入到人體會發生什麼樣的影響。就像中醫常說過食肥甘厚味容易生痰濕,翻譯成現代白話就是,愛吃高熱量、重口味食物的人,容易變成痰濕體質,也就是全身軟軟胖胖、相對體脂肪高的人。
事實上,為了維持良好身材,除了控制熱量攝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代謝。像是有些人怎麼減少食量也瘦不下來、好像連呼吸都會胖,那就可能是身體代謝調控出現障礙,可能的原因很多,作息不正常、沒運動,以及飲食不正常都會影響。因此要維持正常的身體機能,除了規律正常的作息、足夠的運動等,均衡的飲食也非常重要。現代的營養學內容雖然與中醫性味有所不同,但一樣是強調均衡飲食,在實際執行上有幾個小撇步,首先減少熱量攝取,尤其是減少脂肪類及醣類澱粉類食物,也就是前面所稱的肥甘之品,再來多攝取青菜等纖維食物,除了可以有增加飽足感,還可以幫助腸道蠕動。此外為了避免吃太多,上菜的順序可以稍做調整,像是蔬菜水果可以優先來食用,相對正餐的食量就會比較小。
    除了現代營養學的知識外,中醫的性味也十分重要,任何一種性味的食物吃過多,都會對人體有不好的影響,就像是大家很熟悉燥熱食物會上火、太冷的食物會肚子痛,因此食物的偏性不可不知。同樣的道理,每餐只吃生菜、蔬果汁減肥,其實對身體也不好,飲食過於寒涼反而會阻礙正常的脾胃跟陽氣功能,建議應該以食物營養及性味的均衡為優先考量,再來可以配合料理手法的輔助,透過食材的搭配或是烹調手法來矯正食物的偏性。實際選擇上,盡量以「清淡溫和」為主,食物要清淡,避免繁雜的料理及佐料,烤、炸、辛辣則性味多偏燥熱,冰的、生冷的食材則偏寒涼,過鹹、過酸、過多辛香料等重口味也不健康,都應盡量避免,總之要溫和,建議多使用烹煮、蒸煮等手法。最後中醫很注重食物的調和,譬如寒性的食物可以酌加一點溫的食材,像冬瓜湯加一點薑絲、生魚片配紫蘇、生菜沙拉淋一點溫性的油或醬料等等,另外透過煮熟的動作都可以減少食物的偏性。

(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

諮詢專線:886-2-2826-4071#310 ∣ 傳真:886-2-2823-4326 ∣ 郵政劃撥帳號:19122421 ∣ eMail:ctmd0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