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處: 中國醫藥研究叢刊
出版年度: 2003
期  別: 第二十四期
作  者: 董延齡
單  位: 立法院特聘中醫師
 

中 醫 藥 論 著

肝硬化的成因與治療

    肝硬化,亦稱肝硬變,是臨床常見的疾病之一,它是一種以肝損壞為主要病徵的一種慢性及全身性疾病。
    中醫根據肝硬化的各個類型,各個階段,各種證候的外觀表現以及患者的自覺症狀,而有不同的名稱;如?痛、臌脹、黃疸、癖塊、?癖、肝水、石水、水臌、單腹脹、蜘蛛臌等。
本病最早的記載,可見於《素向‧大奇論》:「肝腎並沈為石水。」這是指經脈象(肝腎脈)上可以診斷出肝硬化患者已有腹水的情形。《靈樞、水脹篇》描述地較為詳明:「腹脹,身皆大…色蒼黃、腹筋起此其候也。」這是經外觀症狀上診斷出肝硬化而致腹水的現象。其後《金匱要略。水氣篇》,更明確的指出…「肝水者,其腹大能自轉側,?下腹痛。」這是從外觀和患者自覺症狀上指出肝硬化而致腹水的後期情形。《景岳全書、腫脹篇》亦說:「縱酒無節、多成水臌。」這裡指明了酒精中毒性肝硬化。清代的喻嘉言在醫門法律上說的更為詳盡,他說「凡有癥瘕、積塊、痞塊,即是脹病之根;日積月累,腹大如箕、腹大如甕,是名單腹脹。」此段描述雖較詳細,但太過籠統,他把肝病腹水和其他胃腹體腔腫瘤和氣積,食積、瘀血都併到肝硬化肝水內了。
    肝硬化的形成原因異常複雜,合而言之;本病是多種致病因素持久或反復地損傷於肝組織,導致肝細胞變性、壞死、瘀積、梗塞等一系列的病理變化,致使肝臟失去了它應有的代謝功能。合而言之,可有下述五類:

一、肝炎後肝硬化:
        在所有的肝硬化中,此種所佔比例最多,主要的是由B型病毒性肝炎因治療不當,或失於治療,天長日久漸次演變而成的。其次為非A非B型病毒性肝炎失治發展而成的。

二、酒精中毒肝硬化:
       
這是由於酗酒無度,日久引起酒精中毒,致今肝細胞因中毒而壞死,變性而形成的肝硬化,亦即張景岳所說的:「縱酒無節,多成水臌。」的一種肝硬化。

三、膽汁性肝硬化:
       
分泌膽汁,是肝細胞的多項功能之一,如肝臟的自體長期循環不良,膽汁疏瀉受阻,長期膽汁瘀積,亦可導致肝體硬化。

四、代謝性肝硬化:
        鐵質是幫助人體造血的重要元素,過少則引起貧血,過多則會引起肝臟超過負荷,如沈積於肝臟的鐵質過多,亦會引起肝硬化。

五、特殊型肝硬化:
        吸血蟲病肝硬化。心源性肝硬化、梅毒性肝硬化,均非直接損害肝細胞而形成的肝硬化。故稱之為特殊型肝硬化,臨床上較為少見。

    肝硬化之病因既如上述,其病程一般較長,從二、三年至二、三十年者均有。如未得到妥善治療,遷延不癒,症多變化,盡管本病多見邪實正虛,但病程中表現有所偏重,因此,辨別虛實最為重要,寒熱次之。

    本病由於病程漫長,從發病到腹水脹大,以至吐血(食道靜脈破裂)齒衄(牙齦出血),約可分為三個階段。本病初期主症多為?痛、左側胸?脹悶、脘脹、噯氣、納呆,惡食油膩、大便薄,小便黃赤、全身疲勞,或全身疼痛、睡眠欠佳、早上口苦等症,以上諸症,有時出現多,有時出現少,隨患者免疫力強弱或生活習慣而有變化。中期以後,除以上諸症繼續加重,交互呈現外,更見輕度水腫,體重下降。及至後期則腹大如鼓、腹筋暴露、四肢瘦削,下肢水腫、按之沒指,吐血、衄血、皮膚色素沈著、面色黝黑等症。肝硬化到了此一階段,即在書上所稱的水鼓或單腹脹,歷代醫家認為「風」、「勞」、「臌」、「膈」是四大絕症。《醫門法律》也說:「從來腫脹遍身,頭面俱腫尚易治,若只單腹脹則難治。」說明本病難有好的預後。

    在我長期的臨床摸索中,體認到此病並非完全的實症,亦非完全的虛症,是一種由肝臟的病變,漫延至相關器官而呈現出一種全身性虛實夾雜的病徵。

    古代的醫學家說:「久病必虛,久病必瘀。」在肝硬化一病上尤其表現的突出。由於肝硬化患者,不論在那一階段任何類型,都會因為膽汁的分泌不良影響到脾胃的功能,導致胃脹、納差、減低了營養的吸收,致令長期缺乏營養,身體虛弱。所謂面色,膚色黝黑者,除了部份因膽汁分泌偏高浸潤膚色黑黃外,實與長期營養不良,面帶菜色有關。又由於肝硬化形成,病程悠久,有門脈(靜脈)進入的血液,不能暢通的流出門脈(動脈),日積月累致令多餘的物質(如各種肝醣、血色素、礦物質等)沈積於肝組織內,愈沈愈多,終致引起肝瘀而硬化。此時流入肝臟的血液無處可去,只有流歸於脾,終致引起脾臟腫大,這就是《金匱》所說的「見肝有病,知肝傳脾,必先實脾。」治肝必先治脾的道理。

    我最近在電視上和聽演講,得悉西方醫學認為:「肝硬化是一種不可逆的疾病,治療之道,惟有換肝一途。」實則佔在中醫的觀點和臨床已知的經驗,肝硬化若到了單腹脹階段,實難可逆,若在初、中期階段,非但可逆,而且成功的案例頗多。
多年來我參閱古今名家治療肝硬化處方甚多,發現「稜莪逐瘀湯」是一個相當令人激賞的處方,它俱有扶正、袪邪、補氣、補血、軟堅,破瘀、活血、利氣的多功能方劑,更是一個在同一方劑之中有攻補兼施、發中有收的方劑。它的組成是:黃耆、黨參、當歸、三稜、莪述、紅花、丹參、陳皮。

    試將它的方義略釋於後:黃耆、黨參補氣,同時黃耆又有擴血管作用、黨參能和脾胃、促進新陳代謝、助消化、促進乳麋吸收;二藥合用大有扶正袪邪摧動氣血循環之功用。其次當歸、黃耆二味合用即為當歸補血湯,更能促進全身血行,增加肝臟營養的作用。三稜、莪朮、合用為破瘀行氣、消積軟堅;同時莪朮又有開胃消食,去脹止痛之功。鱉甲軟破積、炮山甲治癥瘕積聚、廱腫瘡瘍,又能引諸藥直達病所。紅花、丹參、多用破血,少用活血,可令肝內凝結之血活化週流,恢復生機。陳皮健胃利氣,?同三稜、莪朮、當歸、黃耆,氣摧血行,血因氣動共同恢復肝臟之自體循環,使已變性之肝細胞恢復正常功能,已壞死之肝細胞隨門脈代謝於體外,最後達到肝臟復元的效果。

    如患者腹水,尿少,可先以導水茯苓湯或實脾飲以解除腹水。如患者有熱可稍加黃連解毒湯以消熱。如患者陰虛血燥可加溫清飲,以滋肝陰。


病例舉証

病例一
    患者黃X豐,男,五十四年生,家住台北市士林區,八十七年五月來所就診,自述;八十一年赴美留學,初赴美國因功課勞累,腄眠不足,引發急性B型肝炎(原為B肝帶原者),雖經治癒,但仍時發時好,不得已結束留學,束裝回國。回台後約一年,又大發作,GOT700↑;GPT900↑,住進X山醫院約二個月肝功能指數一直未能下降,只好出院,友人介紹生食一個月,肝指數部分下降,因胃腸欠佳,不耐生食,經常腹瀉,致體重下降十二公斤。
    當時的自覺症狀是:胃腹脹悶,右肋?下痛,稍多吃則胃痛,全身疲勞,下肢痠軟無力,經X明醫院超音波及X光檢查為肝硬化,而且脾亦微腫;又經血液生化檢查血小板偏低,膽紅素偏高,血紅素亦偏低,經量其血壓收縮壓九十五,舒張壓五十五,體重四十九公斤。最近一個月小便量少,早上四肢腫脹,當即處方藿香正氣散加小柴胡湯加四君子湯三方之合劑,服藥一週後胃脹較輕,惟尿量仍少。二診處方五苓散服用已週,尿量正常,早上四肢腫脹已無,但胃仍脹,大便有時稀薄。自七月十日至十月一日均服用稜莪逐瘀湯之湯劑,同時配合健胃、利濕、理氣之濃縮劑,病情急劇好轉,上述症狀逐一消,體重增加,至十月二十二日體重增加七公斤。其間曾有一次輕度感冒及大便少血脫肛,暫時停服肝藥外,其間均無間斷。至十月十三日體重增至五十八公斤、自感胃口特好,體力精神倍增。乃囑再至X明醫院作肝、脾檢查,顯示亦無硬化情形,及脾腫現象至今追訪三年,均謂一切正常。


病例二
    楊X輝,男、四十六年生,家住板橋市仁愛街,是一室內裝璜工人,亦於八十五年五月來所就診,自述:已發現B型肝炎七、八年,有嚴重失眠症,已十多年,常服安眠藥助眠,全身極度疲勞,胃口尚好,十天前在板橋某醫院驗血GOT200↑;GPT600↑,又經X東醫院,X軍總醫院超音波檢查,可能為肝硬化及脾臟腫大,經X總醫院注射干擾素十二針,使全身痠痛乏力,忽冷忽熱,只好停打干擾素,轉請板橋某中醫看診,服藥半年,未見顯效。
    在本所治療期間,我曾用稜莪逐瘀湯,柴胡清肝湯合香砂六君子湯、越鞠丸、以及加味逍遙散加棗仁、遠志、合歡皮、逍遙散加木香、香附等處方隨症施治,至八十八年六月二十二日經於檢查,一切正常。
病歷不多,雖無統計學上之意義,但就上方組成藥味之藥理作用分析及個人臨床治驗,其對初、中期之肝硬化具有治療作用,應可受到肯定。

參考資料
1. 黃帝內經素問合編 元、張隱庵、馬元台
2. 金匱要略 漢、張仲景
3. 景岳全書 明、張介賓
4. 醫門法律 清、喻嘉寶
5. 劉渡舟醫學全集 今人、劉渡舟
6. 肝炎與肝硬化腹水證治輯要 啟業書局
7. 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學 陳貴延

 
諮詢專線:886-2-2826-4071#310 ∣ 傳真:886-2-2823-4326 ∣ 郵政劃撥帳號:19122421 ∣ eMail:ctmd01@gmail.com